第64章 金光頂(第2/2頁)
章節報錯
段雲潔搖搖頭,只好順著秀秀的意思。
徐平帶著高大全和譚虎來到水潭邊,看潭水清澈,深不見底,裡面不時有遊魚冒出頭來。水潭的另一邊有一株大榕樹,枝葉掃在水面上,樹冠裡面聚了不少各色飛鳥,蹦來跳去,嘰嘰喳喳。
抬頭看看金光頂,山並不高,不過三四十丈的樣子,林木掩映間倒是看不到金光洞。不過這山有些陡,並不好上下的樣子。
看罷了,徐平回頭對高大全道:“那和尚選的好地方,把這處水潭選作放生池,放生的人到了這裡,還能不上去到他廟裡上炷香?香火必然差不了。”
高大全點頭:“我也這樣想,那什麼夜現佛光只怕是和尚編出來的,只是看中了這裡風水罷了。官人,你怎麼看?”
“管他真假,只要不作奸犯科,盡管由他。”
徐平對神神道道的事情沒興趣,今天來只是例行公事。自古以來,朝廷都有山川之禁,除非一些比較亂的特殊時期,山川湖泊都不允許私自開發,主觀上這是為了維護帝王威嚴,客觀上卻保護了自然環境不被破壞。直到清朝中葉,清政府開山禁,短短一百多年間,除邊遠山區,天然森林被毀壞殆盡。徐平有著前世記憶,雖然不知道歷史上環境是怎麼破壞的,卻很清楚保護山地植被的重要性,對山川之禁看得還是比較重的。
和尚要在山上建廟,山下建放生池,必須要有官府核準。真說起來,他現在私自在山下結廬也不合法,只是徐平不跟出家人計較罷了。
大致看過,在山上建廟,除了偏遠些,對周圍並沒有什麼影響,徐平心裡便同意下來。佛教導人向善就是一句廢話,儒家、道教哪一家不導人向善?不過是那兩家都沒佛家那一套轉世理論迷惑人心,蠱惑力強大。尤其是儒家,為善是應該的,作惡的要受懲罰,信了這一家除了讀書做官,不管今生來世,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對於不識字的下層民眾,會選信哪個簡直是禿子頭上的蝨子,從基本教理上就擺明瞭的。
說白了,管人、嚇人、講道理都是讓人厭煩的,惟有騙人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掏錢還對你千恩萬謝。有前世的教育,徐平自然明白宗教就是社會下層民眾的麻醉劑,其他高大上理由都是瞎扯,國家法律還要求人行善不做惡呢,哪個會信?不過對統治者來說,麻醉劑的成本更低,才大力提倡罷了。
諸般看罷,徐平對譚虎道:“一路走得累了,我們去那邊茶鋪歇一歇,要杯茶潤潤口。”
帶著幾人和隨行軍士離開水潭,徐平幾個在茶鋪的棚子底下坐了下來。這些鋪子涼棚都是用竹竿和茅草搭起來,建造時間短,成本低,算是沾了邕州這裡地理氣候的光。
上來茶,徐平喝了一口,四面看看,問譚虎:“秀秀她們幾個呢?不是隨著我們一起出來的嗎,怎麼不見了人影?”
譚虎道:“剛才還在這裡茶攤喝茶,喝罷茶好像是進旁邊酒鋪了。”
徐平嗯了一聲,也懶得管幾個人女人在忙什麼。
一杯茶還沒喝完,旁邊的酒鋪裡忽然傳出來吵鬧聲,還有東西從裡面扔出來,在這山野之間顯得尤其刺耳。
徐平把茶放下,對高大全和譚虎道:“隨我過去看看,什麼人吵鬧!”
話一說完,臉色已沉了下來。作為地方最高長官,他難得出來一趟,出來就有人在這裡鬧事,明擺著不給自己面子嗎。
到了酒鋪門口,裡面的人已經紛紛出來,三個漢子推推搡搡纏在一起。
秀秀三人站在圍觀的人群裡,手裡還拿著一大串荔枝,吃得有滋有味,看得也是有滋有味。
徐平招招手,把秀秀喚到自己面前,問她:“店裡怎麼回事?是不是你們幾個進去不守規矩惹出來?”
秀秀搖頭:“官人怎麼一有事就賴我?我們進店裡要酒食吃,說話都是和和氣氣的,怎麼會惹事?是那兩個大漢,進了人家鋪子,沒來由地不許店家在這裡做生意,還把碗碟鍋灶扔出店來。”
徐平皺皺眉頭:“就沒什麼由頭?”
“有的,”秀秀把口裡的荔枝核吐出來,“那兩個人說自己是隨著法師的居士,店家在這裡賣魚褻瀆佛法,所以爭吵。”
正在這時,圍觀的人發現了徐平一行,有人喊道:“好了!提舉司的官人在這裡,正好評理,你們幾個還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