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煩心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這怪不得徐平,段方自己就是因為緋聞纏身才仕途不暢,跟他走得近的自然就有人向這方面想。
見徐平說得認真,張存和曹克明禁不住相視而笑,對他招手道:“徐通判坐下慢慢說話,事情既然是捕風捉影,那便不用放在心上。”
徐平默默坐下,低著頭不吭聲。
張存和曹克明笑著搖頭,低頭喝茶,也不吭聲,讓徐平慢慢消化這訊息。
邕州的公務用茶已經換成了徐平新制的炒青茶,漸漸流行起來。其實除了對茶有特殊情懷的,什麼茶不是喝,泡茶畢竟方便,味道也不錯。
“你們說,這個不靠譜的傳言,會不會傳回京城去?”
沉默了一會,徐平忽然抬頭很認真地問道。
張存笑著問:“怎麼,你怕?”
“怕啊!”徐平嘆了口氣,“傳回京城必定會說得更離譜,我家裡嬌妻幼女的,聽見這種訊息還不得氣死!我家裡那位吧,雖然平時話不多,心裡要強得很,我就怕她信了謠言,做出什麼事來。”
“唉——”徐平長嘆了口氣,不停搖頭。
大宋官場的這種八卦可不少,尤其是不能帶妻子上任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神奇故事。前些年有位毫州知州,家裡老妻是位母老虎,妒悍無匹,竟然不顧禁令私自跑到丈夫做官的地方,更離譜的是到了之後竟然壓下丈夫成了毫州的太上皇,什麼大事都要她說了算。事情傳到朝廷,上面體念怕老婆的男人活得不容易,專門下旨讓這位悍妻滾回老家去,結果這女人竟公然抗旨不遵,最後弄出人命大事來,連丈夫的前途一起毀了才算了事。
張存和曹克明看著徐平暗自煩惱,都強忍著不說話。來嶺南為官,誰家裡都不是太平無事,真有那種在家裡默默奉獻支援丈夫工作的好女性,肯定會有文人寫進筆記裡到處宣揚。那種好女人有幾個?誰敢說自己就能碰上?
過了好一會,張存才安慰徐平:“徐通判不必煩惱,我來廣南上任之前到京裡述職,並沒聽說你家裡出什麼事。倒是許多同僚都在說,令夫人持家有方,把個田莊整得好生興旺,開封府還專門表彰過。”
“還有這事?不會是運判編的吧?我什麼身份,能有幾個人還記得。”
徐平可不相信,林素娘雖然已經當了母親了,可自己才是十六七歲的小姑娘,能守住他的那份家業不敗光了就不錯了。
張存道:“原來你還不知道,現在在京城,你家裡可是半個牛羊司,朝廷要用羊的時候都是讓牛羊司和你家一起操辦。京城之外的官吏,包括禁軍,口料羊都是直接到你家裡去領,有幾個不知道你中牟徐家。”
京城裡的京朝官沒有職田,相應的就有餐費補助,還發口料羊,按官職高低每月兩口到二十口不等。為應付這龐大的需求,牛羊司常年保證羊的存欄量都在五萬口以上。徐家獻出白糖生意之後田莊擴得非常大,林素娘如果按照徐平以前的辦法做下來,還真能養上幾萬只羊,妥妥半個牛羊司了。
徐平嘆了一回氣,這種事想也沒用,只好放在心裡,問張存:“這種事情不需說了,煩惱也沒用。運判,除了這之外招我回來還有什麼要緊事?”
張存把茶碗放下,與曹克明對視一眼,嚴肅地問徐平:“我聽邕州上下官員都說你這些日子在如和忙著榨糖,你如實對我說,今年可産多少白糖?”
徐平低頭算了一下,五千多畝甘蔗,一畝産鮮蔗兩千到三千斤,一斤鮮蔗自己可以榨出一兩半糖來一斤十六兩)。
抬頭對張存道:“回運判,一百萬斤總是有的。”
“什麼?!”
張存和曹克明一起站了起來,盯著徐平道:“你可算清楚了!”
徐平不知所以,茫然道:“應該不會錯了,甘蔗産量高。”
張存吸了口氣:“白糖現在京城賣到一斤一貫足,我們就算以五百文一斤發賣,一百萬斤就是五十萬足貫,六十五萬貫省!徐通判,你知不知道,僅你這一項就補上了整個廣南西路所缺經費的大半,這還是第一年!如果你所言不虛,我擔保你在廣南為官,年年考績都是優等!一任滿了回去,本官的這個位子你就可坐了!”
宋朝地方官年年考績,一任三年都是上等就很難得。當年優等的本官直接升一階,年年優等就是每年升一階,加上徐平進士出身三年超資一轉,一任邕州通判做下來本官就到郎中了。別說是轉運司判官,本官的級別連轉運使的要求都夠了,只是資歷不足罷了。
聽張存說起,徐平才在心裡合計了一下,自己都嚇了一跳,郎中可是正兒八經的中級官員,再往上快不能循資轉了。這官當得好像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