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米(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圍的莊主員外自上一次見到徐平用收割機收蘆粟和苜蓿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讓他改成能收稻麥,現在見到成真,發出一陣驚嘆聲,每個人心裡都是火熱,想從徐平莊裡買幾臺這種機器回去使用。
嚴格說起來,徐平現在所制的是割曬機,只能把稻麥植株割倒,需要運回麥場再脫粒除雜清選,算是分段收獲。但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可以在農田最忙的時候大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看著五頭年拉的收割機差不多同時到達地頭,張君平問徐平:“小莊主,現在用牛割稻,大約一個時辰能割幾畝?”
這個徐平早就測過,回答道:“一頭牛一次兩行,一個時辰大約能割兩畝多點。如果一次四行,就能到四五畝了。”
張君平點頭:“一個時辰兩畝也算不錯了,一天也能收上十畝的樣子。對了,一頭牛可發一次收四行嗎?”
徐平道:“這說不好,要慢慢試,可能得等到下年了。”
張君平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一個時辰是二畝還是四畝,只是量的變化,那些都是小節。
其實做成兩行是徐平保守的結果,畢竟第一次,力求穩妥。按說依他前世的紅驗,一臺六七馬力的拖拉機帶的割曬機也可一次收六行玉米,水稻比玉米所需的切割力小多了,一頭牛應該是能帶四行的。
五頭牛連續工作了一個時辰,就收了十多畝的地,空出了好大一片。徐平讓個莊客接了徐昌操作的收割機,讓他指揮人把割倒的稻穀運回麥場裡。
此時田裡的水早已排光,地已經幹了。北方的水田也不像南方的地質,上層幹了下邊還全是淤泥,這裡幹了就是幹了,牛車已經能進地。徐昌指揮莊客,把稻穀打成捆放到牛車上,拉回麥場裡。
見已經拉了幾畝地的稻穀回去,徐平問張君平和郭諮:“官人,要不我們回莊裡去,地裡讓莊客自己在這裡就可以了,再看也沒什麼。”
張君平點頭答應,帶人與徐平回莊裡去。
跟在他們的身後的莊主員外卻有很多人不走,剛才有官員在,他們不敢放肆,只是遠遠地看不真切。張君平帶人一走,他們沒了約束,一窩蜂地跑進地裡,近距離觀察收割機的作業效果。
徐平也不管他們,只管與張君平等人回到麥場。
到了麥場裡,莊客把稻穀一捆一捆地擺開,已經擺了好大一片。剩下的稻穀就不能拉回來了,要在地裡晾幹再拉。現在拉回來幾畝地的,只是為了給眾人做演示用的。脫粒、礱米、碾米、清選,徐平還有好幾款機器呢。
讓張君平和一眾官員坐下,上了茶水,徐平便上前與徐昌一起指揮著眾莊客開始接下來的工作。
把稻捆開啟,挑了相對幹燥一些的稻穀,首先進行脫粒。
為了讓大家看清楚,一臺脫粒機拉到一眾官員跟前,徐昌上去蹬著作動力,徐平親自喂送稻穀脫粒。
徐平的前世人力脫粒機在水稻産區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一些山區不方便的地方,還有很多農戶使用。原理其實不複雜,無非是使用弓齒梳脫,了不起加塊凹板,能夠複脫而已。
徐昌吸一口氣,在機子上蹬起來,帶到脫粒筒快速旋轉。
徐平道:“都管,不用太快,重要的是速度要均勻,尤其中間不要停。”
徐平應了,脫粒機轉得便平穩起來。
徐平抓起一把稻穀,伸到脫粒滾筒上面,噼哩啪啦地便有穀粒從稻草上脫下,從脫粒機的下面掉出來。下面早放了一個大籮筐,穀粒都掉進裡面。
人工脫粒機都是上脫粒,盡量提高脫粒的質量,並不特別求快。其實徐平前世的人工脫粒機都是單人操作的,用踏板作動力。來到這個時代,對效率也不那麼講究,踏板相對這個時代也比較複雜,徐平便加了一個人。即使是這樣,也比這個時代的純人工操作簡單多了。
這臺機器郭諮最有心得,曾經仔細研究過。因為從原理來說脫粒機是最能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的,難的在動力傳遞部分,不然可能已經被發明出來了。
要不了多大一會,地上籮筐裡積了有十幾斤穀子,徐平讓莊客來收起來,順便把自己的工作交給徐昌,再找一個莊客來蹬。
到了張君平等人身邊,徐平問道:“提點覺得這樣脫粒如何?”
張君平點了點頭:“不錯,比用人拍打不知強了多少!對了,我看你脫完的稻穀上面並不特別幹淨,有沒有想過再用什麼辦法脫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