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平自然不會與女人做口舌之爭,只管悶頭不吭聲接過洪婆婆的鑰匙,一個一個倉庫檢查了。
其實一個田莊也沒什麼,無非是糧倉,草棚,農具,各種牲畜,至於家裡用的東西,依然是洪婆婆管著。
徐昌帶著高大全等幾個莊客跟在後面,雖然心裡歡喜,面上卻不能表現出來。洪婆婆這個女人太愛記仇,讓他看見了不知什麼時候就要穿小鞋。
諸般交接妥當,眾人出了一口氣,齊聲對洪婆婆道:“多謝婆婆,知院婆婆辛苦了!”
洪婆婆惡狠狠地看了眾人一眼,不甘心地走了。
知院婆婆,這名字倒是恰如其分,便如知縣知州一般,很符合現在的時代特色,不過眾人話裡卻有不少揶揄的成分。
徐平掂了掂手裡的鑰匙,笑嘻嘻地對幾人道:“如今大權在我手,你們隨我走!”
眾人一齊笑著,隨著徐平向前院走去。
把所有莊客叫齊,一起來到門外的麥場裡,大家便聽徐平訓話。
徐平前世沒怎麼管過人,惟一的管理經驗便是帶著民工幹活,惟一的管理理論來自老站長的一本小冊子:《民兵軍事訓練手冊》。
老站長也是個妙人,做事一板一眼,公家發的東西都分門別類,保管得極其精良。於是他們農機站的圖書室裡便充斥著這種書,《民兵軍事訓練手冊》、《赤腳醫生手冊》、《十萬個為什麼》、《簡易化鐵爐》、《炒鋼爐煉鋼》、《土法煉焦》、《土法制軸承》,諸如此類,當然最核心的還是那一套《農業機械設計手冊》。這些書聽名字都有歷史了,全部都是來自特殊時期及其之前的年代,那時候是無償發的嗎。至於在那個時代之後的書,大多都是《怎樣養山羊》《如何養鯉魚》這種與他們的專業驢頭不對馬嘴的書。新一代的《農機手冊》是之後很久的事了,但幾百塊的價格又是農機站的經費買不起的,圖書室裡竟然一直沒有。
徐平前世沒有成家,一直一個人住在農機站裡。站裡的電腦老舊不堪,網路速度慢得能讓人瘋掉,他的很多時間便在圖書室裡,花在了這些帶著奇異色彩的書籍上。
看著那些發黃的紙張,徐平就像在翻看一個異世界的歷史。他無法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得出來,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都隨時準備著打仗。科技工作者們埋頭幹一件事,如果地球成了廢墟,怎樣用他們的知識以最快的速度重建人類文明,或者說是帶領中國人民怎樣快速重新開始工業社會。或許還有一些是他接觸不到的知識,那些知識裡另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研究怎麼讓地球成為廢墟。他能感覺得出來,那時候的中國人頭不清的感覺。他猶清晰地記得《民兵軍事訓練手冊》的開篇:防空、防原子、防化學常識,沒有任何花哨,開宗明義!
雖然管理經驗不多,徐平也知道一個團隊的核心是組織能力。
在徐昌幫助下點了名,雖然答的人嘻嘻哈哈,什麼樣的都有,總算是搞清楚了自己手下的人力資源。
此時莊裡的莊客一共是三十二人,其中有六人專職放羊牧牛,還有兩人專職照顧菜園,三人照看果園兼雜務,平時在地裡幹活的是二十一人。
二十一個人,面對幾萬畝地,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
然而老爹給的本錢只是一百貫足,僱人是再也僱不起了,只有從這些人身上想辦法,除非徐平想出辦法弄來快錢。
看著眾人,徐平的第一反應就是按照軍事編制分組。在他的經驗裡,民工都是自然有工頭的,不用他操心,他的理論來源自然是民兵編制。
三十多人,剛好分成三個班,班裡再分組,簡單易行。
徐平說出自己意思,立即引來爭論,首先是在名字上,班組這種名詞莊客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徐平倒不堅持,亂了一會,決定全部莊客分成三班,為頭的叫做押班,下面再分夥,夥頭為首。
見再也爭論不出什麼來,徐平便讓眾人回去,自己商量如何劃分。大的原則定下來,一班專門負責放牧果園菜園雜務,其他兩班則跟著徐平幹活。
看著眾人嘻嘻哈哈地往回走,徐平嘆了口氣。那本民兵手冊諸般都好,就是涉及到組織時太過簡略。尤其是班組的組織,極端強調的是聽取普通成員的意見,而幾乎不提如何維持紀律。
偏偏徐平很清楚紀律的重要性,但他怎麼會碰到與那時候的民兵那樣素質的莊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