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英和杜無常先後放話,沒有人敢輕視,沒有人敢怠慢。

二人皆是絕代天驕,屬於最頂級層次的年輕人物,其聲威皆不可想象,超乎凡俗。

據悉,鄒子英和杜無常皆殺過聚神境強者,影響深遠。

孫逸雖然嶄露頭角,聲名漸旺,且資質也許很逆天。

但終究修為太低,只是開竅四重境修為,無法和鄒子英與杜無常相提並論。

在世人眼裡,孫逸暫時還無法與鄒子英和杜無常爭鋒,雙方不再同一層次上。

所以,權衡利弊,左右思量下,眾天驕紛紛沉寂,選擇了做壁上觀。

無論是心懷歹意的宵小之輩,還是準備結交的天驕人傑,皆沉默下來。

不少人都在惋惜,暗暗搖頭,為孫逸鳴不平。

“可惜了,孫逸一代天驕,終究要殞落在鄒氏算計下。”

“孫逸的資質很逆天,能以開竅四重境展現出不輸於開竅八、九重境的威勢,未來成就必然非凡。”

“只是,奈何招惹了鄒氏,恐怕很難有出頭崛起的機會,註定要夭折。”

“鄒氏太強大了,底蘊深厚,即便左帥庇護,孫逸背後站著宗師人物,也難以安然無恙。”

“天妒英才啊!”

唏噓聲,喟嘆聲,此起彼伏,在各地升騰。

不少人都開始為孫逸不值,為孫逸叫屈。

當然,也不乏有人暗叫痛快,對孫逸的結局拍手叫好。

“哼,他落得如此結局,又怨得了誰?還不是太狂妄惹的禍?”

“不錯!若是他懂得收斂鋒芒,隱忍下來,恐怕不會這樣早夭。”

“要怪,就怪他自己太猖狂,太過張揚狂悖,不知收斂,不懂過剛易折的道理。”

這些人要麼與孫逸有怨,要麼嫉妒孫逸才情資質,對孫逸全無半點同情與憐憫。

總而言之,如今的軍武學院,響起了不同的聲音,對孫逸的態度,各持己見。

當然,也不乏互不相幫,選擇中立默觀的人。

而在各種態度宣揚,飛舞沸騰時,鄒子英再次放話。

“誰若摘下孫逸頭顱,鄒氏以座上賓相待。誰若能斷孫逸一隻臂膀或腿腳,鄒氏贈送秘訣一部。誰若能傷孫逸絲毫,鄒氏欠其人情。”

一番話,再次懸賞,道出明確利益,引誘各路天驕,各方人傑動手。

霍然,風波再起,還未平復的波瀾重又升騰,並且迅速激烈起來。

孫逸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成為許多人的目標。

鄒子英的懸賞,太豐厚了。

若能摘下頭顱,鄒氏以座上賓相待。

這表明誰若是殺了孫逸,就足以成為鄒氏舉足輕重的人物,會成為鄒氏核心存在。

鄒氏底蘊與聲威,毋庸置疑,宗師人物都不敢輕怠,需得敬畏。

可以想象,其勢力有多強大。

若能成為鄒氏座上賓,影響絕對深遠,聚神境強者都要卑躬屈膝,禮敬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