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給阿難講解那位前輩的來歷的時候,吳浩也在一旁暗自關注。

聽到“第二魔主”的字眼,吳浩瞬間就生出了明悟。

對於魔界的歷史,吳浩也算知曉個大概。

第二魔主名聲不顯,算是魔界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魔主。

然而,縱觀歷任魔主,除卻現在的第六魔主外,只有這一位得到了善終。

當年他接手執掌魔界之時,正是魔界剛剛經歷“殺生大劫”最脆弱、最無力的時候。

可謂風雨飄搖。

是他撐過了諸天萬界的反撲,為魔界一點一點積累起來一些底蘊。

不過因為他執掌魔界期間,對道門多有妥協靖綏。是以他在魔界名聲一般,落得個“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名聲。

及至讓位歸隱後,他又未曾創立任何聖地勢力。

這就使得沒有後人為他宣揚張目,他在魔界中的存在感也不斷的降低。

甚至就連他的生死,也成了謎一般,無人知曉。

沒想到不聲不響之間,就成就了天尊啊!

多次與大佬們打交道,吳浩對於道祖後的修行狀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道祖也好,天尊也罷,這都是以太虛宇宙中流傳最廣的道門“三尸證道”法而命名。

傳說中斬卻三尸,然後混元歸一,超脫彼岸,就能夠問鼎至高大道境。

在這個過程中,大羅道君斬卻一屍,則能夠成就道祖。

道祖斬卻第二屍,就會獲得尊號“大帝”。

若是能夠斬卻三尸,才能被尊為天尊。

即便是天尊,也不過是走了問鼎大道的一半而已。

還差另一半混元歸一超脫的過程。

斬三尸的整個階段,只有力量強弱的差距,而無道的本質的區別。

是以在境界劃分中將“斬三尸”的整個過程,統稱為道祖。

然而,哪怕是道祖境界的一個小階段的晉升,其難度與質變程度甚至比道祖之前的所有境界加起來都要犀利。

對於道祖之數不過百的太虛宇宙來說,能夠成就天尊或者大帝,那絕對是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峰。

原來魔界還有著這麼一位定海神針,怪不得第六魔主近乎萬年不出,魔界的日子還過得這樣安穩。

回憶這位第二魔主生平的時候,吳浩也在不斷的解析這位天尊留下的資訊流。

不出吳浩所料,哪怕他已經用其他氣息來重重掩飾,還是被這位給發現了無相天魔的身份。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

而且神鰲天尊還精準的判斷出了,他處在究極邊的特殊狀態。

或許是出於提攜魔道後輩考量,也或許是有著其他打算,總之這位魔道巨擘對吳浩表達了善意。

他隨手一拍,就給吳浩留下一道傳承。

這是一道觀想法,名曰“神鰲負山圖”!

這部觀想法的效果非常奇異,居然能夠透過煉魂手段,來實現煉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