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聞言轉過身來,就看到一個鋥亮的光頭。

一個和尚。

吳浩暗道晦氣,之前在魏國的經歷,讓他對和尚沒有什麼好印象。

不過眼前的這個和尚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同。

他面如冠玉,身形挺拔,看上去顏值比有“俏和尚”之稱的玄通大師也不遑多讓。

而且身上的氣質比玄通大師更加有親近感,讓人如沐春風。

能夠在大乾的土地上看到和尚,吳浩倒是沒有什麼驚異。

想當年大乾初立國之時,也曾經伐山破廟,剷除了無數修行勢力,在大周時期就一直盛行的佛道兩教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不得不把轉移根基之地。

佛門西遊,道門東渡,重新再西域和東海紮下根基。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大乾祖龍姬連山病逝後,佛道兩教在大乾就有了死灰復燃之勢。

因為他們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信眾基礎。不僅僅有著大量的百姓信仰,哪怕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甚至帝王本身,也不乏崇佛敬道者。

因為這個世界上佛道兩教有著成系統的超凡脫俗的力量。

他們有長生之法,自然讓人趨之若鶩。

哪怕是儒家、兵家之人,研究佛道精要的也大有人在。

如今的大乾,道家式微,佛家昌隆。

因為前朝大周崇道,道家與前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向來受到大乾朝廷的忌諱。

倒是佛門千年來人才輩出,改進佛法精要,在大乾漸漸得到了主流官方勢力的認可。

就連如今垂簾聽政的大乾天后,也曾經三次削髮為尼出家禮佛,又三次還俗。

這其實已經是大乾後宮之中的一條潛規則了。

在後宮爭鬥中失利的嬪妃,除了被打入冷宮的,還可以選擇進入皇家利貞禪院出家,為君王祈福。

這就和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官員,可以主動請辭,致仕還鄉一般。

當然,具體的爭鬥要複雜的多,那等漩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全須全尾的退出來的。更何況是以退為進,東山再起。

連大乾皇家都有專屬禪院了,可以看出佛門在大乾的影響力。

吳浩事先做過功課,對於大乾的情況有一定的瞭解,因此見到一個和尚並沒有露出意外之色,自然的笑道:“大師,你叫我?”

他覺得可能是剛才出手懲戒那信口雌黃的說書先生的時候被這和尚發現了端倪。

畢竟在他的印象中,和尚就應該是多管閒事的。

剛剛問出來這一句,吳浩眉頭就是一皺。

謀不加身有反應了。

他微微一怔,臉上的笑容變得愈發燦爛起來。

看到他的微笑,這位大和尚卻一臉凝重。

“施主,我看你天庭昏暗,有若烏雲壓頂,大禍不遠矣!”

“哦?”吳浩來了興趣:“何禍之有?”

“阿彌陀佛!”這和尚不緊不慢的說到:“貧僧有圓光水鏡之術,能看人前世今生,能斷人旦夕禍福,施主要知究竟,一看便知!”

說著,他的掌心就閃爍出無量佛光,把自己照耀的寶相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