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族,這人可靠麼?”

火舞蝶衣眉頭緊皺,聽到九黎族這個名字,讓她不由的想起在影界的經歷。

在影界之中她對於九黎族的前身九黎氏可沒什麼好印象,如果沒有東淵乙亂入,他們就是嶺南之亂的罪魁禍首。

現在她聽到對方是九黎氏,又以巫蠱之法控制帝王,實在是不能不懷疑他居心叵測。

“後何曾看錯過人。”劉嬤嬤臉上閃過幾許崇敬之色道:“這郭神醫可不簡單,後他完全可以稱得上千年一出的聖人!”

“此人何德何能,能當此盛譽?”火舞蝶衣疑問道。

“郭神醫學究人,曾經研究出了一種三季黍獻給後。要知道原本大乾的黍一般是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兩熟。那三季黍,卻是不分南北,都可以達到一年三熟。要不是郭神醫太過頻繁的迴圈會破壞土壤肥力,在南方甚至能夠實現一年四熟!”

“此黍適合我大乾大部分地區種植。一旦這種三季黍能夠在全國範圍推廣開來的話,大乾一年的糧食產量能暴增一倍多。”

“後曾言,此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旦推廣,能夠徹底解決大乾億萬子民的吃飯問題。甚至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還能極大程度的提升大乾的戰爭潛力。”

“更加重要的是,此黍關乎下黎民,是真正的造福社稷。一旦後把它推廣開,她的聲望就能夠達到頂峰,名垂青史。即便是儒家那群腐儒,也難以在下悠悠之口面前顛倒黑白。”

“去年後已經在幾個郡縣之中做過充分的實驗,今年她就開始著手向著其他地方推廣,想必再過幾年,整個大乾都會種上三季黍。到時候路有餓殍的事情,就再也不會發生了,大乾會真正的迎來太平盛世!”

“如此,確實是萬民之福!”火舞蝶衣感嘆了一聲,卻沒有劉嬤嬤那麼樂觀。

她卻是明白,有時候財富的多寡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更多的還是分配製度的原因。她精研史書,見過不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記載。

她知道哪怕是路有餓殍的時候,或許在百里之內,就有人家的糧食會在倉中發黴。

以為黎民百姓吃喝不愁的時候,下就能夠安定繁榮了麼?太真了。

要是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安居樂業,那些高門大閥,權貴世家怎麼辦?

他們的土地、產業誰來打理?他們的護衛、奴僕、侍女誰來提供?他們的心理優越感怎麼滿足?他們如何高人一等?

只有打破富即安的藩籬,讓下黎民永遠在奮辛勤勞作,永遠在追求,永遠在奮鬥,他們才能夠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

而掌握著社會稀缺資源的他們,就可以憑藉著壟斷地位與升斗民拉開一段令人絕望的距離。

不是糧食,還可以是土地;不是土地,還可以是藥材;不是藥材,還可以是食鹽生鐵;不是食鹽生鐵,還可以是功法武技;不是功法武技還可以是知識手藝……

方方面面,只要是別人不可或缺,他們就能在適合的時機,搞出一個價來。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誰能超脫?

……

一瞬間,火舞蝶衣感慨萬千。但是這些她都沒有對劉嬤嬤提起。不管怎麼,三季黍的出現,都是時代的進步。

就是這些一點一滴的進步,若是能夠不斷的積累,匯聚成洪流。或許在千萬年後,會真的有聖人出現,打破這種格局,實現下大同,開創太平盛世,也未可知。

她搖搖頭,把心中不切實際的想法驅散出去,然後突然又想起了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