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週六,中午吃了飯,方老二和齊衝,集團中力氣最大的兩個男娃,雙手交錯與對方互握,架成人椅,小見雙腳叉入,坐上!被哥哥們架著抬走!

十餘男娃齊至文化站,看打檯球,一看就是兩小時。

這玩意兒,男娃很喜歡,但挺貴,剛出來時就一局五毛,而且是新興事物或流行事物中比較剛健、比較另類的一個專案,要知道華夏人做事都是喜歡跟風,任何小生意出現,沒兩月就會被碾穿,到處都是,比如火鍋、串串香、燒烤,碾穿後便會普降價,除非生活物價在漲,否則,是必然。

檯球出來後三個月,城市中可以說每條街至少兩三家,這即是它另類之處,碾穿了後,它從出世再到十年後,從未垮過價,也沒漲過價,一直是五毛一局!這八三的五毛和十年後的五毛,那可是天地之別,八三的五毛是一小時多薪資了,所以很怪異!

檯球全是美式,打號球,英式斯諾克得幾年後才有,而且極少,它太佔場地,不太符合暫缺高大營業場所的年代。

八十年代內地第一批經營斯諾克的老闆,都是打白工或虧本,經營它,場地租金肯定不便宜,但收費是論盤,兩塊,計時行不通,沒人玩!它洞小難進,遇到兩瘟槍,一盤能打兩小時以上,賺個屁的錢,計時收費那得是九零後,人們對這項運動水平有了提高,才普遍接受。

美式檯球,但和九球打法不同,1至5分球是不要的,從綠色6分開打依次至15分,十個球,打完比誰分多,這規矩誰興起的不知道,此地一直沿用。

檯球,它掀起了第一波賭博浪潮,大人玩,近半的人都要掛錢打,稱‘一分皮、兩分皮’,既一塊兩塊,掛五塊的目前是豪賭,十塊…類似熊貓,一盤掛一兩塊其實不低了,八三普通工資一天就兩三塊錢,敗者除賭注還得付五毛臺錢呢!

最文明玩法,雙方比勝負,輸家給臺錢,其實它仍算賭博,分了輸贏掏了錢!

無論賭不賭,技術差點沒信心的人,會要求對方讓分才玩,這種是老闆最喜歡的客戶人群,讓了分,少兩三個球,耗時少。

這東西,大人小孩都喜歡圍觀,剛出一兩年時,只要有人打肯定有觀眾,特別剛興起時,一張桌子至少幾十人圍觀,相信競技中大人的感受不比以後明星差,檯球是很多男娃放學後的必看專案,不吃飯,至晚才歸,逢週末,執著的娃,能空肚子看一天。

八三臺球剛出時,這價格對娃來說,偏貴,一般是幾個人湊錢打,老闆是不喜歡小孩客戶的,因為小鬼們大多不要臉,常把打進的又撿出來,剛剛明明只剩三個了,老闆去摻點茶,一回頭,吃奧…桌上咋變五個球了?可以說,老闆不盯住,這一盤將是無盡版!

小孩打,只有在上午十一點前和下午二點後、五點前,這時大人玩的很少,大多在上班,老闆才會勉為其難掙小孩錢。

它出現前,男孩深愛的互撞擊打運動是克啷棋(即康樂棋),算是與檯球在角度、力度、穩度上有一點關聯,這應是小孩喜歡檯球的一個原因。

小見等十餘人圍一圈觀看,此處僅兩張桌,場地也小,這是檯球運動初期在華夏的悲哀,沒有寬裕空間,母球的停位常會使人擊打彆扭,杆子讓屋樑柱擋住、卡住、杆子頂到後面牆等等,可以說環境惡劣,根本不適合玩檯球,但人們的喜愛度,不減。

下午三點,兩張桌子都空下來了,一眾娃出來嘀咕。

馬軍:“相信我,咱們再等會兒,四點半以後再來打。”

十餘人跑到金仙橋茶館,這裡也有新興專案,看錄影,這項生意在現今絕對屬於大投資,它肯定得是最老式彩電,而錄影機沿海才有,得有熟人幫買,錄影帶,沒租賃,全城放錄影的互換,在興起的一年內,節目很匱乏,這門生意暫屬..有錢沒門路者,都無法經營。

這時茶館已經開始承包,專門開闢一個幾十平房間放錄影,票價三毛,幹看,泡茶另給,出道一年後才會買票含茶,當天節目內容一樣,下午晚上各一場,加里森、黑名單上的人、龍哥醉拳那種老港片,啥八大門派、湘西趕屍之類。

錄影,它大大的增進了人們對普通話的理解與修養,功不可沒,而且此時,有喪事,辦靈堂,也是最時新放錄影,沒有打牌的,八五前會被抓,只要送了紀帳(帛金),你家相關的人,可以在出殯前天天來吃著瓜子看錄影,此時帛金不送現金,送踏花被等等也得是七八年後才開始,以送被面、衣料為主,喪家回禮是用紅紙包煙糖瓜子。

剛開始時半年內的錄影生意,是要上街拉客的,站街口,手提式電喇叭,不停吆喝今天節目,以招攬生意。

對於任何新生消費事物,小孩總是弱勢群體,小孩坐於錄影室消費得一年後,才起步騰飛,小孩零花仍是極少,所以小孩想接近新生類消費,以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