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神龍護衛艦與未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女媧所在的總機室已經和當初有了巨大的不同,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液體容器,裡面充滿了生物培養液,以及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
這個巨大的培養槽就是我們未來的生物戰艦——神龍號的培養中心,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事船臺,不同的是神龍號是一艘生物戰艦,因此組裝用的船臺結構稍微有些另類,因為它實際上不是建造而成,而是生長出來的,並且不是正常的生長,而是基因誘導生長。
走到這個巨大的培養槽頂部的維護裝置出入口,然後脫掉身上的所有衣物,走進一個特殊的噴淋車間,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之後便從專用通道進入到了出入口所在的房間。這個出入口所在的房間乍看起來很像是影藏在山體內的潛艇基地,一側是地面出入口,另外一側則是綠色的半透明培養液組成的書面。地面上有五個類似泊位的通道,不同的是它其實是一條傾斜的斜坡,一端連線到這邊的地面高度,另外一端一直延伸到培養液之中。
我是光著進來的,因為剛完成消毒,而且一會需要進行全面同步,所以我也懶得再去換衣服。反正這裡雖然看似忙碌,其實也沒外人。周圍工作的全都是自動機器人,沒有任何一個人類或者其他龍族成員,而這些機器人的控制者就是下面的女媧自己。
就這麼順著斜坡一點點的走進培養液的海洋之中。淡綠色的培養液維持在37.5度的水平上,溫度剛剛好。比起正常的水體,營養液的比重要略大一些,所以浮力也更大,不過這個對我來說正好,因為我們龍族的骨骼是金屬材質的。所以重量更大,即便是不帶配重塊也可以輕松潛入水底。當然,代價就是我們要想浮在水面上就必須不斷的劃水,不然就會很快沉下去。
隨著我不斷向前,培養液逐漸沒過頭頂,但我並未開始遊動。而是先站在原地用力的做了幾次深呼吸。
這種高階培養液的功能有些類似人工羊水,可以支援地球上的任何哺乳動物使用肺部直接在培養液中呼吸。但肺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為了應對氣體環境而進化的,所以突然替換成液體環境,即便可以進行氧氣交換也還是會有些不適應,尤其是最初派出空氣吸入培養液的過程相當難受,會嗆得你連眼淚都飈出來,不過適應就好。這畢竟只是神經系統的不協調導致的,不是什麼損傷。
作為龍族,我的調整當然更快,幾個呼吸擠壓成全部的氣體完成培養液灌注就開始向前遊了過去。
事實上高階培養液中的氧氣含量是非常高的,比在陸地上的時候你能呼吸的氧氣含量更高。所以即便是普通人在這裡也會感覺自己的體力似乎是增加了。當然那都是錯覺,只不過是因為吸入的氧氣量增加降低了體內酸類物質堆積速度而已。
淡綠色的培養液雖然有顏色,但通透性卻非常高,我剛剛走到斜坡盡頭就看到了下方溶液中那個巨大的輪廓。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突然在水中看到這麼個輪廓。估計立刻就要嚇尿了,因為那巨大的輪廓分明就是一直猙獰巨獸的頭顱。
實事上這個腦袋應該是一隻龍頭。造型根據我國神話中關於神龍的外形描述設計而來,當然做了很多的藝術加工,沒有國畫中的神龍看起來那麼憨態可掬,著重增加了氣勢和威懾力。所以看起來比正常的神龍腦袋要更嚇人一些。
當然這顆腦袋真正恐怖的地方主要還在於它的尺寸。這個好像一座山峰一般聳立的龍頭實在是太大了,它的體積讓你除了山峰根本找不到能用來類比的人類建築。
其實如果可以看到這個腦袋下面的身體,就會發現這是一條完整的神龍,而不是隻有一個腦袋,不過它現在是頭部朝上豎在那裡的,所以我從上面下來就只能看到一個腦袋。
這條神龍當然不是我們龍緣的生物兵器,或者說它不是單純的生物兵器。神龍的身體結構大家都是知道的,這種造型如果是在水下移動的話還是相當不錯的,但如果是在地面上戰鬥,神龍的身體結構其實非常不合理。我國古代的神龍圖騰其實是由好幾種生物拼湊而成的,在中華民族徵戰四方的過程中他們不斷的融合各個部族的圖騰,將其中的某些生物圖騰的代表特徵新增到自己的圖騰生物之上,而這種新增和修改的最終産物就是神龍,這種雖然看起來很有氣勢,但身體結構完全不合理的生物。這也是為什麼龍緣甚至造出了幸運這樣的西方巨龍,卻沒有製造做為民族圖騰的東方神龍,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出來之後的戰鬥效能絕對不會太高。最起碼東方神龍的造型並不適合絕大部分的地面環境。至於說空戰……大家還是洗洗睡吧!
那麼,既然神龍的造型已經被證明瞭並不適合地球上的環境,那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製造一條神龍呢?答案就是這條神龍根本就不是為了重力圈環境設計的,它是一艘生物戰艦,一艘可以進入真空環境並進行星際航行的太空生物戰艦。
神龍的身體結構在重力圈範圍內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造型,但如果是進入太空中的話就沒有那麼多問題了。因為沒有空氣阻力這種問題,也不需要翅膀來提供升力,所以太空戰艦的造型可以非常的隨意,只要保證結構強度和內部空間的合理配置,太空戰艦的外形可以非常奇葩。
既然太空戰艦對外形要求不高,那麼我們弄出一條神龍也就不奇怪了。當然既然是作為太空戰艦而不是重力圈範圍內使用的生物兵器,那麼這條神龍的體積就必須要足夠大才行,這就是為什麼眼前的這條龍會大到這麼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當然,這麼大個的生物兵器是不可能依靠火箭助推器升空的,它實際上有自己的動力。
這條神龍使用的動力是位於體內的多組生物引擎。這東西從原理上來說類似超電磁引擎,不同的是它是以生物結構實現的。並不是機械結構。另外,這種生物引擎的推進力要高於機械結構的超電磁引擎,不過因為這種生物引擎無法相容機械體,所以移民船沒辦法使用這種生物引擎,只有生物戰艦可以用。
除了超電磁引擎,這條神龍其實還有差不多五百萬個微型質量效應推進器。之所以數量會這麼誇張。完全是因為這東西也是完全以生物方式實現的,沒有絲毫的機械結構。對一臺由金屬材料為主的機械戰艦,要生産幾百萬個小推進器並安裝到位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能做到也沒人會這麼幹,因為得不償失,而且成本會嚇死你。但對生物體來說就完全沒這個問題。
比如說人類和累人機器人,兩者在結構上類似。為了能讓機器人具有觸覺。就必須給機器人安裝壓力感受器。根據朝聖者首領提供的資訊,即便是創造者們使用的高階生活服務用機器人,體表的壓力感受器數量也不會超過兩千個,這些壓力感受器分佈在機器人的體表所有需要感受壓力變化的部位,用以模擬觸覺。對工業機器人來說這一點可能並不重要。但生物服務類得機器人,尤其是某些特殊型號,這方面的要求就會非常高。但是,即便如此。兩千個壓力感受器也已經是極限了,再多的話就會嚴重影響機器人的成本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但是。知道人類體表有多少能感受壓力變化的神經末梢呢?這個具體數量尚不清楚,但是已經確定的是,正常人的一條腿上就有百萬級的神經末梢,而諸如手指等敏感部位的感覺神經末梢就會極為密集。因此一個正常人的全身觸覺其實是由近億個神經末梢來完成的。這個精密程度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現在人造機器人身上的,因為即便能做那麼多,也沒有人會無聊到給機器人裝上一億多個壓力感受器的。更何況人類體表的感覺神經末梢其實並不只有感受壓力的能力,它們同時還産生溫度和電流感應能力。也就是說人類的每個感覺神經末梢都具有感受壓力、溫度以及電場的能力。當然,最後那個電場感應能力已經非常遲鈍了。
就像這些神經感應系統一樣。一臺機器人不可能安裝上億個壓力感受器,但多數高階哺乳動物都有百萬級以上的感覺神經末梢,而這在機械工程中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你不可能為一艘鋼鐵戰艦安裝上百萬個推進器,但一條由基因工程産生的神龍完全可以“長出”幾百萬乃至數十億個“推進器官”。對,就是推進器官。這些質量效應引擎對鋼鐵戰艦來說是部件,但對這條神龍來說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器官,它們就和生物體內的器官一樣,專門負責某項特殊功能。
這條神龍體內的質量效應推進器數量過百萬,並且散佈在整條神龍體內的各個部位,數量雖然很多,但卻幾乎不會産生任何的空間壓力,因為生物體的特長就是善用每一塊空間。
這兩種推進器産生的聯合效果就是這條龍不但有著自由進出星球表面的能力,還可以輕松進行星際內的亞光速巡航。當然,這艘生物戰艦其實還有一個躍遷裝置,但這東西主要是進行長距離航行用的,而且作為移民船隊的護航戰艦,這條神龍大概也用不到這種裝置吧。
一路下沉,那巨大的龍頭陰影在我的視線中變的越來越大,很快便已經完全看不到龍頭的全貌了,能看到的就是我的身側那巨大又如懸崖一般的龍嘴突出部,而在我的下方就是神龍的額頭和眼睛所在的位置,不過現在那兩隻眼睛看起來就好像是兩個巨大的湖泊,而神龍的額頭位置則是還有一塊菱形的巨大晶體,這玩意其實是個武器發射口,當然發射的是能量武器,不然也不會用晶體封起來了。
我的目標並不是那個巨大的晶體,而是位於我身側的那長長的龍嘴。在龍嘴的上半部分有兩個橫向的開口,看起來很像是呼吸孔。也就是這條龍的鼻孔。在這個鼻孔的設計上和神話中的中華神龍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國傳說中的神龍的鼻子是位於頭部最前端的,而且很大,看起來相當突出。但是,我們的這條神龍的鼻孔設計則是很像鳥類的鼻孔,位置在嘴的上半部分的根部兩側對稱分佈,外觀上就是兩個洞而已。沒有任何的突出物。
實事上這倆鼻孔並不是真的呼吸道,因為這條龍實際上是一艘生物戰艦,而且是星際航行用的生物戰艦,所以它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在真空環境中行動,呼吸功能自然就不能這麼簡單的利用鼻孔來完成了。這條龍其實有一套內部氧迴圈系統,所以它其實是沒有呼吸器官的。這條龍的“肺”實際上是一個大型機庫,用於停靠中型太空船。而且這個部分可以向外張開方便飛船出入。至於鼻孔和後面的空間實際上就是個太空戰鬥機和小型戰艦的停靠泊位以及出入通道。或者叫彈射軌道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