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聖者首領給出的資訊中的介紹,所謂領艦,其實是一種類似於地球上的母艦一類的東西。這種戰艦的特點就是大,特別的大。它是一種介於戰艦和太空船塢之間的超級戰艦。這種戰艦的特點就是有超大的內部空間,可以容納整個艦隊中所有輕巡洋艦以下級別戰鬥單位的超級船塢。之所以需要這樣的一個空間,是因為亞特蘭蒂斯號這種級別的領艦必然會裝有超空間躍遷裝置,而這種躍遷和科幻片中的曲率航行或者超光速航行都不一樣,它是一種更為高階的空間航行技術。

這種技術的特點就是可以進行超遠距離的空間跳躍。不用像曲率航行或者超光速飛行那樣還需要持續消耗能量,這種空間躍遷都是一瞬間完成的,而且移動距離通常都在百萬光年以上,可以說是就朝聖者首領所掌握的知識之中最快的一種航行方式。

但是,這種航行方式需要的裝置非常的巨大,所以包括很多大型戰艦在內都無法裝載這樣的裝置。至少會嚴重影響戰艦的效能。所以。這種裝置只會裝備給亞特蘭蒂斯號級這種超級巨大的領艦。這種裝置啟動後,不但可以讓裝備了這種裝置的戰艦本身進行空間躍遷,還可以帶著自己附近一定範圍內的戰艦一起完成躍遷,所以只要一艘戰艦裝備了這個東西,周圍的戰艦都可以跟著一起進行躍遷。但是,雖然理論是這樣的,但這種空間躍遷卻非常的不穩定,在躍遷過程中必須要用特殊的力場裝置保護飛船本身,這樣才能完成躍遷而不損壞飛船。

這種保護力場並不是防護罩。而是專用裝置,而且其體積雖然也不算太大,但也還沒小到什麼戰艦都可以裝得下的地步。所以根據朝聖者首領的介紹,創造者們的解決方法就是,只有巡洋艦及以上級別的戰艦才會安裝這種保護器,而躍遷裝置本身只有領艦會安裝,這樣一來只要一艘領艦就可以帶著巡洋艦及以上級別的戰艦完成大範圍的躍遷機動了。

但是,艦隊不可能只有大型戰艦。地球人沒有打過星際戰爭。可是創造者們卻打過很多年的太空戰爭,而實踐證明瞭。任何一種武器,不管多麼的強大,都不可能單獨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

星際戰爭和地面戰爭其實差不多,都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是一場全面的實力比拼。單一的一種強力武器可以影響佔據,但並不能直接決定勝負。事實證明瞭多種武器的配合形成高中低搭配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戰鬥力贏得戰爭。

根據這一事實,大型的太空戰艦雖然是必要的,但小型的太空戰鬥機卻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大型戰艦的強力主炮擊穿對方的防護罩,小型戰機數量再多也只能給人當靶子。打不穿防護罩,你就拿那些動輒幾公裡長的大型戰艦沒辦法。可是,如果不帶小型戰鬥機,全都是大型戰艦,那更糟糕。因為你有防護罩人家也有,一旦防護罩被擊穿,剩下的就是比誰拆的快了。雖然大型戰艦的主炮威力巨大,但太空戰艦的設計都不是白玩的,那些大家夥的防護力即便沒有了防護罩也相當誇張,尤其是那些能量反射層,不用實體彈藥的話很難造成足夠的毀傷,而攜帶實體彈藥的話,如果距離遠,對方有足夠的時間閃避,可靠近了的話,你能打別人,別人也能揍你,沖上去和自殺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這種時候蜂群一樣的小型戰鬥機就成了必要的東西。

根據朝聖者首領的描述,正規的太空戰鬥一般都是這樣的。

首先,雙方的探測艦發現對方,然後互相靠近,同時先把戰鬥機群和導彈都打出去。對,沒錯,就是全部打出去,不會留在船上,因為太空時代的導彈都是可以回收的。

第二步,等雙方接近到足夠近的距離上之後,雙方戰艦的主炮會開始攻擊對方。這個時候用的都是能量武器,因為光速武器很難躲避,這個時候大家的距離都還比較遠,一般距離都在十光分左右,如果用實體彈藥的話很難保證命中。

第三步,雙方戰艦開啟防護罩,然後一邊靠近一邊主炮對轟,剛開始距離遠還能躲避一下,等後期距離近了就硬扛,然後比誰先打掉對方的防護罩。

第四部。對方的防護罩一旦被擊穿,早就等在戰場外的戰鬥機和導彈就會蜂擁而上,然後導彈開路,戰鬥機跟進。這裡的導彈不完全是導彈,其中還混雜著防護盾發生器,用於抵擋對方的小型武器的攔截,保護後面的戰鬥機。等靠近之後就會由機群和導彈摧毀對方的反射層。與此同時雙方戰艦上的大口徑實體彈藥武器也會開始發威,不過一般都是距離拉近到十萬公裡以內才會開始。

第五步。一旦對方的反射層被破壞,那麼戰鬥機就會立刻離開,然後大型戰艦主炮上去完成最後一擊。

在這整個過程中還包括有戰鬥機之間的空戰,而且還有一些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炮艇之類的小船,它們的任務就是保護自己一方的戰鬥機,並攔截對方的戰鬥機。這就是創造者和朝聖者他們所經常經歷的太空戰爭。

因為這個原因,一個艦隊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小型戰艦和戰鬥機,而這些小東西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裝載躍遷保護器,所以,一旦需要躍遷,就需要先把這些小家夥都裝進領艦的肚子裡,然後由大飛船的保護裝置順便一起保護這些小家夥。

亞特蘭蒂斯號內部的超大空間就是幹這個事情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亞特蘭蒂斯號,也就是第四特區找到那麼多的維修零件的原因。因為亞特蘭蒂斯號就是一艘類似於移動船塢一樣的戰艦,它需要為小型戰艦提供泊位和各種後勤服務。

“按照你的說法,亞特蘭蒂斯號應該是非常強大的戰艦了。而且這種戰艦出動的時候肯定不會單獨行動,難道這樣也被打下來了?”我問道。

那個妹子說道:“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完全清楚,我知道的就是我們被調到亞特蘭蒂斯號上的時候,亞特蘭蒂斯號才剛剛完成建造幾天的時間。當時亞特蘭蒂斯號是緊急補給了一些物資,然後在我們那裡臨時徵兵。我當時在登艦的時候看到好多的戰艦在往亞特蘭蒂斯號這裡集中,好像是要組成一個新的艦隊,但是數量明顯達不到一個標準河西艦隊的標準。”

“也就是說亞特蘭蒂斯號是緊急出港,而且配備的艦隊不全是嗎?”我問道。

妹子點頭。“是的。亞特蘭蒂斯號非常倉促的樣子就跑出了港口,然後還進行了一次躍遷,但我不知道跳躍到了什麼地方,反正出來就開始戰鬥,然後艦隊之中的不少戰艦都被擊毀,而因為躍遷的位置好像有點問題,亞特蘭蒂斯號出現的時候直接就在戰場中心,結果根本來不及釋放戰鬥機和小型戰艦,最後艦長下令幹脆不要釋放了,反正那種時候小飛機出去也是活靶子。”

“然後呢?”<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