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嘟嚕度的技術(第1/3頁)
章節報錯
雖然任務是發給我了,但事情畢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所以執政官他們也是對我的事情非常的上心,很快就給我找來了三名據說是最優秀的海底偵察兵,然後還給我們每人配了一臺從實驗室拉出來的特別海底坐騎。
“您好長官。”當我在海底都市的出口見到三名偵察兵的時候,對方立刻就向我行了一個本地的軍禮。
這三名士兵都長著標準的人類面孔,身上穿著相當厚重的鎧甲,看不出來有什麼和人類不同的地方。不過他們身上的鎧甲倒是比較特殊。《零》中的玩家和npc們所穿的鎧甲其實應該是藝術化處理之後的西方騎士鎧,其中吸收了一些各國本地鎧甲的造型元素,風格上雖然比較誇張,但是多以華麗為主,並不是真的很厚,有些女性鎧甲甚至就跟比基尼一樣,要不是遊戲裡屬性化了,其裝飾效果絕對強於防禦力。
但是,眼前這三位的鎧甲雖然也是全身甲,但是一眼看上去就讓人明顯感覺到和我們的鎧甲不是一個技術體系下的東西。首先這個鎧甲特別的厚,穿在身上會把整個人都撐大一圈,從領口的位置能看得出來,這東西的厚度已經接近三十公分了。這已經不能叫做鎧甲了,這根本就是把坦克裝甲全掛到了自己身上。另外,這個鎧甲似乎非常的短粗,肩膀以上幾乎看不到脖子,頭盔就是直接連著肩膀的。根本無法轉動。四肢看起來也是一樣的偏向粗壯特徵,手指的活動度也因為太粗而相對弱了很多。說實話,這東西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想到的不是鎧甲,而是——動力裝甲。沒錯。就是動力裝甲,因為一般的鎧甲就算厚也會有個限度,如果這些家夥身上的鎧甲真的有三十公分厚。那即便是在水裡有浮力支撐,他們也絕對沒法動起來。畢竟穿著這個的是碳基生物而不是機動天使那樣的構裝生物。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力氣。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鎧甲並沒有三十公分厚,那東西裡面應該是空心的,其中有夾層,內嵌了很多裝置之類的東西,而這個厚度可能就是為了給這些裝置留出足夠的空間才故意弄成這樣的,不然的話我想海底物種肯定比我們更懂得如何減少水下阻力,而這麼大的個頭顯然不是減少阻力的好辦法。
發現我一直盯著他們的鎧甲看。那邊的一名看起來是首領的偵察兵主動介紹道:“這是執法者套裝,我們嘟嚕度城最好的海底戰甲,使用大量煉金技術製造,防護力優秀,而且還有很多附屬功能,絕對是最強戰士夢寐以求得裝備。大人您如果需要可以請執政官大人給您也配一套,應該會比您身上那套薄薄的東西效果好很多。”
突然聽到這種話連我都愣住了。居然有人建議我換掉龍魂套裝,還真是新奇的想法。不過。想想對方只是偵察兵,不是技術人員,應該不可能靠眼睛判斷出裝備的實際效果,所以有這樣的判斷也不算奇怪。當然,這個主要還是對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嘟嚕度是海底城市。因為有水壓、浮力以及水下阻力這三種地面上不具備的特徵,所以這裡的裝備對重量的要求不像在陸地上那麼嚴格,而出於抗壓的考慮,短粗的設計自然好於細長的。再加上水下阻力造成的流體力學結構,海底物種認知中最優秀的裝備必然是粗壯、厚重以及圓潤的結構。我的龍魂套裝在流體力學方面應該還算不錯,雖然主要是針對空氣中的阻力做的設計,但是水下也還能用,不過因為本身屬性很誇張,所以厚度什麼的根本不用太高,再加上美觀的考慮,自然就做的相對要纖細一些了。當然,這種纖細只是相對海底種族的審美觀來說的,至少我覺得在陸地玩家們的鎧甲中龍魂套裝至少也是重型鎧甲一類的了,怎麼著也算不上纖細,可是在海底種族看來這個就覺得太脆弱了一些。
因為這是文化差異,我也沒法給他們解釋,再說人家只是提個建議,我就只好隨便笑了一下應付了過去。對方只是建議,也沒打算逼著我換他們的裝備,看出來我不是很在意也就沒繼續說,而是開始引領我進入了旁邊的一個獨立的小隔離艙。這個隔離艙的功能類似於之前我們進入城市的時候使用的那種水壓艙,功能就是轉換水環境與空氣環境,但是和那個比起來,這個隔離艙就要豪華多了。首先這個艙就比之前的那種一次進十個人的艙大了好幾倍,要是擠一擠,一次塞進去一百多人也不是問題。另外,這個艙也不是手動排水的,而是自動的。進入之後由專門的控制室控制,艙內的人只要等著就行了。
在我們進入這個隔離艙之後我忽然發現這裡已經事先放好了四臺機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些東西應該就是執政官說過的那個從實驗室拉出來的水下坐騎。這種東西其實說白了就是水中推進器,不過造型比較特殊,當然可能功能方面也會有少許的不同吧。
“這就是你們的海底坐騎?”我圍著其中一部機器轉了一圈觀察著問道。
旁邊的另外一個男性偵察兵說道:“這個不是我們常用的型號,這是為了這次任務特別配備的,我們平時可用不起。”
“很貴嗎?”
偵察兵點頭道:“非常貴,一部就能造我們常用的那種型號幾十臺的,而且維修費用也貴的嚇人。”
旁邊那個女性偵察兵說道:“其實這個東西我們造出來也有段時間了,只是因為價格太貴,所以一直沒機會裝備部隊。要是我們的隊伍都能裝備上這種水下坐騎。那些該死的旅族早就被我殺光了。”
“旅族?”
“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移動城市的人。那座城市叫做旅行者城,城裡的人就叫做旅族。”
我點點頭道:“這樣啊,還真是奇怪的名字。好了,告訴我一下這個東西怎麼用。然後我們就出發吧,時間還挺緊的。”
對於我說時間緊,那邊三位明顯有點疑惑。畢竟他們和旅族的戰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尋找旅行者城的事情當然更不是短時間的事情。所以也不存在什麼時間緊迫的說法。至於我說緊,那是因為我的任務時間不多了。之前以為沒什麼事情,所以中途做了個海盜任務,誰知道過來之後得到的任務居然是尋找並摧毀一座城市。其實摧毀都還是其次,最耽誤時間的還是尋找。雖然說這不能算是大海撈針,可要在海裡找到一座會跑的城市那也不比找根針簡單多少。
雖然不明白我說時間緊是為什麼,但是那邊的三位卻是沒怎麼在意,直接給我解釋起了這個東西的操作方法。
這種水下坐騎在我看來其實應該叫水下摩托。這玩意的造型就好像是一枚短粗的魚類。當然表面不像魚類那麼光滑,而是又很多附屬零件和讓人騎在上面的凹凸曲線方便固定身體。
乘坐這個玩意的方式就是和騎摩托一樣,直接跨上去就行了,而且其駕駛風格也類似那種速度賽車,駕駛員幾乎就是整個趴在車身上的,雙腿可以放到車身兩邊帶整流罩的護套中,身體和腦袋也都能整個嵌進這個東西的保護之中,實際露出來的只有背部和兩側而已。可以說包裹的算是比較嚴實的。在這個中前部有兩個和摩托車類似的把手,人趴在車身上後雙手正好可以抓住這兩個把手,不過這東西的把手上並沒有油門之類的東西,不需要擰。
水下推進器的把手實際上主要還是控制方向,和摩托車不同的是這倆把手不但能左右擺動。還能上下動。這個控制方式有點像飛機,當你左右轉動時,它會水平轉向,當你將兩側把手一起向上拉的時候這玩意就會抬頭往上沖,而想要下沉就只要往下按就行,當然如果兩邊的把手運動方向不一致,這個東西就會側傾,類似於飛機橫滾。速度控制器裝在腳底,而且是左右腳都有,一隻腳控制一邊的推進器,同樣的要是踩踏力度不同,會出現水平方向的偏轉,而且如果你用腳尖往上勾,推進器還會翻轉,也就是進入倒車狀態,至於速度控制,這個就看你踩下去的深度了,要是一踩到底就是最大速度,放鬆的話會根據松開的比例輸出不同功率。
除了基本航行,讓我意外的是這東西居然還有武器系統,控制系統就在左右兩邊的把手上,其中左右兩邊把手上各有一個很大的按鈕,保持自然姿勢握住把手後食指會正好搭在這個按鈕上,只要輕輕一壓就能啟動,另外一個控制器就在把手前面一點,也是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這倆控制器的感覺就像是摩托車的剎車柄,需要稍微松開把手把它一起握住,然後用力捏才能啟動。
根據三個偵察兵的介紹,那倆用食指控制的是能量武器,可以發射能量彈,威力適中,是他們和旅族人戰鬥的常規攻擊方式。當然,這個畢竟算是車載武器,比單兵武器強不少。另外,那倆剎車一樣的把手控制的是一種實體彈藥,每輛水下摩托就只有六發,左右兩邊的把手控制的都是一樣的,也就是你只要用一邊的把手就可以控制全部的六發彈藥,而那個作為常規武器的能量彈則是有兩個發射器,兩邊的開關各管一個。
能量彈是對付旅族計程車兵和與這種類似的單人推進器甚至是多人推進器用的,這個就好像是飛機上的機炮,而那個只有六發的實體彈藥則好像是飛機上的導彈,威力相對要大很多,但是數量有限。
本來因為發現嘟嚕度的防水門技術非常落後,我一直也沒把這個水下摩托當回事,所以只是簡單的瞭解了一下就讓他們給隔艙注水讓我們出去了,但是,很快我就意識到了自己的想法進入了誤區。
隨著水流的注入。我們在隔艙裡也漸漸飄了起來,然後前面的隔艙門也是自動向外展開。三個偵察兵在水門開啟之後就直接駕駛水下摩托沖了出去,我看他們走了也就一踩腳下的踏板準備跟上,但是我這邊只不過腳下一動。突然就感覺到了一股巨力猛地將我推了出去,跟著我就好像一枚真正的魚類一般從那三個偵察兵中間嗖的一下躥了過去。
說真的,我之前真沒想到這東西速度這麼快。水中推進器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亞特蘭蒂斯也有類似的東西,只是外形不太一樣而已。我們行會的戰艦使用的推進器甚至都是用亞特蘭蒂斯提供的那種水下摩托的推進器技術製作的,只不過我們的船上裝的那些推進器個頭更大一些而已,其設計原理和技術水平其實都差不多。
因為之前看到的嘟嚕度的那個落後的防水門技術,我第一印象就認為這個嘟嚕度製造的水下摩托應該也是和他們的防水門技術一樣,應該是不如亞特蘭蒂斯的,但是,現在的情況顯然不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