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魚別稱很多,又稱桂花魚,鰲花魚,鱖魚。

華夏官方百科記錄,一般稱為鱖魚,只是因為鱖和桂同音,為了方便書寫,很多超市,菜市場掛牌一般用桂取代鱖。

桂魚的肉呈瓣狀,味道鮮美,是淡水魚中的上佳食材。

唐朝詩人張志和在他的詩作漁歌子,便寫下的著名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中贊美的就是這種魚。

桂魚是“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在古時候,一般百姓也很難消費得起,一般都是有地位的文人騷客,甚至是皇家子弟才能享受這種魚。

白小白吃過的魚類眾多,但是他對於這種魚也沒啥印象,似乎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

這也算是他第一次看到鮮活的桂魚。

桂魚身體側扁,背部隆起,身體較厚,尖尖的頭,身體是青果綠色帶著金屬光澤,體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小細鱗,有點像是蟒蛇身上的花紋。

白小白撈起桂魚的同時,清冷的電子音在腦海中介紹道:

食材好食才好,系統所選用的桂魚來源如下。

電子音完畢後,系統現字:

桂魚:系統嚴選松花江野生鱖魚魚苗,經過放養後,最後透過淘汰制選擇其中的優秀成魚作為西蘭花炒桂魚球的上佳食材。

淘汰制選擇桂魚?

這可奇了。

白小白滿臉好奇。

系統繼續現字介紹:

系統在松花江放養鱖魚魚苗,鱖魚為肉食性,性情較為兇猛,大量聚集在一切後,為了食物,會互相殘殺。

系統一次性放養10000尾鱖魚魚苗,最後在松花江野生環境下,經過各種惡劣競爭,能夠成長成成魚的只有約800尾。

在約800尾的鱖魚中,由於各種惡劣因素,魚身多有破損殘缺,只能挑選100尾品相完整無缺,品貌極佳的鱖魚。

再經過體內重金屬檢測,未受汙染,能達到食用的標準不到10尾。

最後挑選合格的鱖魚,便是宿主看到的食材。

經過系統的演算法,投放10000尾的鱖魚,最終能用做料理的食材,只有不到10尾,這鱖魚簡直就是千裡挑一啊。

松花江鱖名氣極大,和松江鱸、黃河鯉、興凱湖鮊,並稱是華夏四大淡水魚。

之前的松鼠鯉魚用到了黃河鯉。

現在西蘭花炒桂魚球用到了松花江鱖。

全魚宴料理已經集齊了四大淡水魚中的兩大明星魚類食材了,夠牛逼大發的。

松花江鱖和黃河鯉的情況不太一樣。

黃河水雖然渾濁,但是水體汙染並不算嚴重。

而松花江則比較特別。

白小白看過新聞,松花江近年來由於東北重工業的發展,含有大量有毒化學物質的工業廢水大量排入松花江,不同段的水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

江裡的野生魚類多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

系統能挑選松花江中,無汙染的鱖魚做食材,這本身就是對食客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太暖心了。

系統介紹淘汰制的挑選後,繼續現字介紹松花江鱖:

松花江鱖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是華夏四大淡水魚中的極上美味。

除了味道鮮美,更有多種功效,具有健身強體魄,補虛勞,益胃固脾的效用,無論男女老幼,均可使用。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古時候人將鱖魚肉比成天上的龍肉,其風味的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