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定軍山(第1/3頁)
章節報錯
退一步來講,就算關西兵馬不計代價,增援及時,攻入漢中境內的劉備軍也可以據險不出,與多線作戰的西涼軍打消耗戰。
龐統就不相信,憑藉後方殷實的蜀地糧倉,還耗不過那些轉運糧草不便、損耗巨大的關西兵馬。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攻入漢中境內。
而天險陽平關,成了蜀軍最大的障礙。
根據這些天來的實戰觀察,龐統放棄了用武力強行奪取陽平關的設想。
關隘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之地,劉備軍的優勢兵力根本就施展不開,再加上關內的關西守將閻規雖不是什麼戰克之將,但據險而守、疲敵阻敵卻綽綽有餘。
這些日子陽平關守卒任憑關外的劉備軍隊如何示弱誘敵,就是據險不出,守將閻規還下令兵卒增設器械、多設烽燧,一有風吹草動,就即刻作出應對的軍事行動。
在這裡,就算用一兩萬人馬去填,也很難開啟局面。
所以,繞開陽平關,另闢蹊徑就成了劉備軍的唯一選擇。
幸好,益州山地別的不多,迂迴繞後的山間小路卻不少。
劉備軍已經發現了另一條能夠繞過陽平關山中小路,可以循此迂迴前往漢中境內的定軍山。
這些日子有著其他方向兵事屢戰屢敗的配合,劉備軍在這條山路上一路披荊斬棘,絲毫沒有受到阻遏,已經打通了行進方向的道路。
奪取漢中的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龐統暗自思量,差不多也該與關羽等少數高階將校透露情況,然後自己動身前去追趕劉備的兵馬了。
···
三日後,漢中,定軍山。
披甲按劍的王平正登高望遠,仔細觀察附近連綿不斷的山勢,腦海裡開始浮現起這些日子經過的場景:
雖然他言行與尋常漢人將領無疑,但實際上卻是漢化的板楯蠻人首領。昔日關西兵馬平定漢中郡,為了穩固在當地的統治,陸陸續續遷徙了五斗米道信徒、七姓板楯蠻人前往長安,王平亦在遷徙之列,因為板楯蠻人驍勇善戰,從軍的王平被授予了校尉的軍職,統帥他原來部落裡的勇士。
這次劉備率蜀軍大舉入侵漢中,王平部也是長安馳援漢中的幾支兵馬之一。
熟悉漢中地理的他精神振奮,打算要在漢中大展手腳,顯露出自己在軍中的威名來。
進入南鄭後的第一次軍議上,王平就積極指出漢中防線存在的紕漏,漢中大量守軍被蜀兵的進攻吸引到了陽平關一線,如果這個時候有一支蜀軍另闢蹊徑突入漢中境內,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益州多山地,高山峻嶺固然給防守一方提供了天險,可複雜的丘陵地帶也給了進攻方迂迴繞後的機會。
定軍山,恰好就是目前防線容易被突破的側翼。
可實際情況卻是,在聽完他的意見後,主持軍議的裴輯、高柔等人無不皺眉不語。
漢中防線的佈置是由閻規率成公英、馬休、馬鐵等部在陽平關一線抵禦蜀地大軍,由將校全去疾、張就率兵馬在南山——宕渠水一線防備巴西郡內的龐羲軍隊,裴輯、高柔則率領預備部隊坐鎮南鄭城,保障軍中輜重、糧秣的輸送,隨時準備支援兩線。
而若按照王平的做法,就要從陽平關一線的閻規麾下分出兵馬去駐守定軍山,這對兵力處於劣勢的漢中守卒而言,無疑是一個困難的抉擇。
一旦兵力不足的陽平關被突破,誰來擔當這個責任?
所以裴輯、高柔都對王平排程兵馬、調整防線的建議置若無聞,甚至在王平的據理力爭的情況下,乾脆就下令讓王平率部移駐定軍山。
年輕的王平義憤填膺,卻再無話可說,在軍議之後就怏怏帶兵出城,沿著漢水一路趕往定軍山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