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獨斷(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了閻行的話,田豫恭聲謙讓,傅幹欲言又止。
將兩人的表現收入眼底,閻行結合之前的觀察,對兩人有了新的評價,他在心中不由一聲嘆息。
有些事情即便你明明知道必須這麼做,但事到臨頭卻也未必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冷靜多智的頭腦和果斷決絕的勇氣很少很夠同時在一個人的身上出現,因此面臨大事時,能夠同時兼備兩者的,無疑是天生的統帥。
這並非透過後天的學習和鍛鍊能夠簡單彌補的,以至於後世“房謀杜斷”的相輔相成,也顯得尤為難得,被傳為一時佳話。
傅幹資質不差,追隨自己的日子也不短,處理政務、軍事的能力得到了總體的提升,但和田豫相比,他還是缺乏為將者的某些特質。
閻行只能承認,傑出的統帥的確需要一些天生的素質。
烏桓之患可以透過自己這一次親自統兵強勢解決,但漫長廣袤的邊境,卻需要更多像田豫這樣的邊才來守衛。
也許是為了給傅幹解惑,也許是回應自己的心聲,閻行繼續說道:
“沒有人能夠保證作出正確的決定,你不能,孤不能,誰都不能。但戰場瞬息萬變,總要有人當即作出相對應的決定,猶豫不決比作出錯誤決定更加糟糕,因為錯誤的決定還可以補救,失去的機會卻永遠不會再有。”
“戰場上,對與錯不重要,懷疑自己才是致命的。”
···
三日後,隨著大軍走出狹長的河谷地,軍中眾人面前的視野驟然變得開闊起來,映入軍卒眼簾的更多是河流沖積出來的大塊平原,而不再是陡峭連綿的群山山脈。
秋高氣爽,土地堅實,正是馳騁用兵的好時節,閻行軍中計程車氣開始回漲,麾下兵將的怨言也在明顯減少。
但新的風險,也接踵而來。
“公孫續的軍中,還沒有戰報傳回?”
日暮時分,閻行駐馬在營地高處眺望了許久,直到暗紅色的夕陽漸漸墜入平原西面厚厚的塵霾裡,才興致索然地撥馬回頭,沿著高地邊緣小心催動坐騎,嘚嘚一溜煙地下了高處。
他心中的憂慮,難以向他人言明。
自從走出了狹長的河谷地帶,大軍也失去了延綿山脈的掩護,一舉一動都將會暴露在烏桓部落的眼皮子底下。
後方運送糧秣、軍械的輜重車輛甚至遭受烏桓遊騎的襲擊,閻行不得不臨時抽調張遼率領兩千騎兵回援,以求後軍儘快與主力部隊匯合,避免兵力分散,被奔走如風的烏桓騎兵各個擊破。
與此同時,踏入烏桓腹地的閻行大軍也不能無所作為,如果任憑烏桓塌頓從容排程部落兵力與己方大軍交戰,那自己引軍出盧龍道,直撲柳城的軍事行動也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閻行還派出了公孫續、牽招率領三千步騎為前驅,兵臨柳城,橫掃分佈在柳城境內的烏桓部落。
這一支先頭部隊,任務不在於徹底擊敗烏桓的塌頓主力,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破諸多還沒有防備的烏桓部落,削弱塌頓能夠動員的總體兵力,為閻行的主力步騎匯合後軍、進攻柳城爭取更多時間和優勢。
只是,公孫續軍能否不辱使命?
“將軍,是否要先巡營?”
田豫帶著一隊親衛騎士分兩翼匯聚在統帥的身邊,恭聲向馬背上的驃騎將軍詢問道。
“不了。”
閻行搖了搖頭,雙腿一夾馬腹,徑直往中軍營帳而去,田豫見狀,傳令回中軍帳,兩翼的騎兵趕忙領命跟上,拍馬在前方開道。
中軍的營帳駐紮在避風處,空地上原本還有幾株乾枯的樹木,已經被軍士奉命砍伐,只剩下一些散落的枯枝,人馬過處,發出了噼噼啪啪的聲音,聲音傳到閻行的耳中,更令他生出一絲煩躁的情緒。
利索翻身下了戰馬,閻行隨手將韁繩交給親衛,邁步走進了軍帳中。
此時案上已提前擺放了自己的晚膳,分別是一碗粟米飯、一塊肉脯、一碟菜醬、一碗熱湯。
但閻行落座後,並沒有多少食慾。
他看到了進帳後一旁侯立的傅幹,吹入帳中的涼風正拂動他的衣袍。
“彥材,有何事稟報?”
“明公,張中郎將派遣快馬回報,其已擊敗烏桓遊騎,正與楊校尉等率軍趕來與大軍匯合。”
“嗯。”
這在自己的意料之中,閻行淡然地點了點頭。
襲擊後軍的烏桓遊騎多半隻是沿途部落的牧民組成,在張遼部精銳騎兵的打擊下,立馬潰敗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