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麴義不按常理用兵,不往魏郡而是徑自北上太原,從井陘進入河北,一路上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名義拿著大將軍府的軍令大肆越權徵集軍需厚養將士,在軍中傳播此戰就可扭轉乾坤、建功封侯的思想,刺激得麾下的關中子弟兵嗷嗷求戰,而地方郡縣的彈劾一致拋諸腦後。

結果,軍隊前鋒剛出井陘口,前方斥候就探知有大股鮮卑騎兵、叛軍洶湧而來。

軍中將吏頓時不安起來,他們一路上披星趕月,就是相信老將麴義那一套說辭,可沒想到剛出井陘,人困馬乏還沒來得及休整,後續人馬也未趕到,就有一大波敵軍氣勢洶洶迎面撲來。

老將麴義這個時候卻依然不慌不忙,他身經百戰,無數次在生死邊緣擦身而過,當前的敵情雖不在他的意料之中,卻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鬥志。

他擲盔於地,露出滿頭蒼蒼,身居陣前,讓前鋒將士都看到那一頭寒風中格外顯眼的白髮,大聲鼓舞將士們迎敵而上,奮勇當先。

“某自束髮從軍,征戰數十載。烏桓、匈奴、黑山、白馬,率軍擊破昔日縱橫北境的胡、漢之敵無數,攻必克、攻必取,所依仗者何?臨兵鬥者無他略,唯勇字耳。此戰當與諸君先破小敵,再戰軻比能,救薊城,諸君皆關中壯士,一路奔命馳援,沿途軍需供應無所缺,吾衣食、甲仗無所留,敢問,今日能戰否?”

“戰!戰!戰——”

不得不說,老將麴義帶兵打仗的本領的確非凡,將關中兵卒刺激得嗷嗷大叫,鬥志昂揚,趁著這股方興未艾的銳氣徑直迎戰當面之敵。

原來軻比能麾下的流亡士人王凌也是智謀之士,熟知北境山川地形,雖然得知西涼軍在魏郡被叛軍所阻,逡巡不進,但他仍然考慮到山西之敵,於是從軻比能那裡求來鮮卑騎兵,帶著臨時糾集的河北叛軍,趕來井陘口,恰恰好就撞上了領兵長驅而至的老將麴義。

兩軍狹路相逢,接仗一戰,勝負之分讓王凌大驚失色,本想遠來之敵人數不多,人馬疲憊,哪想到氣勢如虹、貫頤備戟,輕易就擊破了烏合之眾的河北叛軍,鮮卑騎兵見勢不妙,皆不願死戰,連忙搶了王凌緊急撤退,退往薊城方向與軻比能大軍匯合。

而此戰過後,麴義趁勢而進,三戰三捷,依靠西面的太行山北上,援軍聲勢浩大,沿途叛軍皆四散潰逃。

恰逢軻比能攻打曹鳶、徐庶死守的薊城不下,又得報後方圍城軍隊被馬城田豫擊破,只得草草收兵,放棄了一戰扶植袁買統治河北的念頭。

到這個時候,閻興的平叛大軍也姍姍來遲,重拳出擊順利擊敗了田銀等河北叛亂士民,解救幽州的薊城之圍。

只是,有了北境的這一番風雲過後,南征的前景也變得一場晦暗。

···

華容道,寒風如刀。

撤退的北軍雖然還維持著秩序,但上下無不瀰漫著一股隱晦衰落的氣息。

大將軍閻行,在先後得知東吳水淹于禁、鮮卑入侵等諸多噩耗後,終於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賈詡年紀大了,他在僕從的幫助下,先活動活動了身子骨,才登上了大將軍的馬車。

“當年光武帝隴右、巴蜀未定,僅以一岑彭則平定江南。如今天下抵定,孤以舉國之軍南征,頓兵於赤壁,文和公以為二者何至於此?”

沒有太多寒暄,大將軍閻行徑直就給賈詡拋了一個大難題。

縱觀前代,江左一隅之地還沒有多少實力可以抗衡北軍一偏師,為何到了當下,大將軍舉國南征,卻差點將好不容易打拼得來整個國家給打沒了。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