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張就、張華的相助,楊豐可謂是如虎添翼。

張家帶來的人馬,可不是散漫無序、旗號不明,連言語都不能相通的羌胡義從,而是甲兵完備、訓練有序的敦煌郡兵,其中還包括他們張家花費重金大力打造的部曲鐵騎。

楊豐正籌備再次進攻祿福城的事情,斥候就快馬來報,蘇衡帶著幾千人馬,殺向玉門這座城邑而來。

楊豐聞知來的只是打著蘇衡旗號的叛軍,而是黃華的叛軍主力親至,也稍稍鬆了一口氣,隨帶聯想到了麴家兄弟的進軍酒泉,猜想這兩者之間一定有相關聯絡,而自己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先擊敗蘇衡這一股叛軍,來重新振奮城中將士們計程車氣。

他隨即定計,示弱誘敵,先讓張華、張就率敦煌騎兵進城,然後關閉城門,只派遣少數士卒上城牆防守。

蘇衡帶著的叛軍人馬,一路風塵僕僕殺到玉門城下,見到守卒放棄城外的兵營不守,城頭上雖插上了敦煌張家的旗幟,可卻也只有少數士卒駐守,心中尋思這一定是楊豐的疑兵之計,想要假借敦煌張家的威名,來嚇退追兵。

於是,自忖看破對方計策的蘇衡,在勸降無效後,也懶得再多費口舌,直接就下令強攻城門,指揮叛軍攻打這座城牆低矮的城邑。

就在叛軍人馬亂糟糟地抵近城牆,或彎弓射箭、或扛著撞錘,或頂著盾牌,進攻玉門的城門之際,觀望戰局的楊豐當即傳令北門騎兵出擊,張華得令,立馬帶著敦煌五百騎兵率先衝出城門,馬超領著鄰戴的羌騎和兩百軍中騎兵繼後,沿著城牆,直奔攻城的叛軍人馬而去。

蘇衡的叛軍人馬沒有想到逃到玉門的楊豐竟然還敢出城迎擊,一時間竟然變得有些措手不及,更令他們恐懼的是,他們這一次不僅看到了敦煌張家的旗幟,還看到了象徵敦煌張家軍力的具裝甲騎。

對付甲杖不全的叛軍人馬,張華率領的敦煌騎兵可謂是摧枯拉朽一般,從北門出,沿著城牆繞道東門,五百騎兵齊齊加速衝殺,由兩百鐵甲騎兵在前破陣,叛軍的箭矢、刀矛很難對他們造成致命的殺傷,損失寥寥的鐵甲騎兵很快就衝入叛軍人馬的陣型之中,橫衝直撞的披甲大馬將叛軍的陣型攪得七零八落,然後是張華、馬超帶著後續騎兵加入到戰團之鄭

從破陣到敗敵,只花了幾刻的時間。看到城外的叛軍人馬大潰奔逃,連叛軍首領蘇衡都被張華斬殺,饒是楊豐也多次見過閻行麾下的鐵甲騎兵,此時仍然忍不住拊掌讚歎:

“張君族中的甲騎,果然是河西精兵,侵如烈火,動如雷霆,擊破這幾千叛軍人馬,猶如反掌之易。此番得張君族人襄助,真乃軍中之大幸,黃華賊子,為本將所擒矣!”

張就淡淡一笑,他們張家能夠坐據敦煌、立足紛爭不斷的河西地,安然處之,除了詩書傳家、耕讀持家之外,習五兵,知戰陣,也是族中子弟必備的技能,這一點,他們也並不遜色於各郡的那些武宗豪強。

張就謙遜了幾句,又轉而稱讚楊豐的計策。楊豐笑了笑,看著城外已經轉為追亡逐北的己方兵馬,他又看向張就,再次起了他的借兵計劃。

“張君,蘇衡雖然已經敗亡,但是黃華的叛軍卻還猖獗在外,王師的兵馬已經從張掖攻入酒泉,本將這也要率軍返攻祿福,還想請敦煌的兵馬相助,助本將徹底平定酒泉之亂。”

張就言笑晏晏,再次強調協助王師、平定叛亂的大義,並爽快地答應下來,提出此戰過後,自己這就前往沙頭、幹齊兩城,召集餘下的敦煌兵馬,趕來相助楊豐。

···

三日後,楊豐率領軍卒、羌胡、敦煌人馬三千人,重新殺向祿福城,並派遣騎兵,加緊聯絡已進入到酒泉境內的麴家兄弟帶領的兵馬。

黃華此時正帶領大軍在樂涫、安彌之間截擊麴家兄弟的兵馬,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楊豐的殘卒可以交由蘇衡解決,自己則率領叛軍在此伏擊攻破錶氏、馳援玉門的張掖兵馬。

結果,馳援的張掖兵馬十分謹慎,一經發現黃華的叛軍,立即退兵駐守,以防中了黃華的埋伏,而黃華的兵馬雖多,卻也攻不下這支兵馬修築的營地,於是雙方兵馬就轉入了短暫的對峙僵持之鄭

此時,戰局對於黃華的叛軍而言,依然是有利的。只要蘇衡的人馬攻陷玉門,自己面前的張掖兵馬將會不戰自敗,除了撤退再無它路。而銜尾追擊的自己則可以重新收復表氏城,以大獲全勝的姿態繼續割據酒泉一郡,甚至還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攪動河西四郡乃至涼地的大勢。

但是,黃華沒有想到,敦煌張家的人馬會在這個時候,在他背後捅了自己一刀。

他原本以為敦煌的兵馬只是趁亂抄掠沙頭、幹齊等地,一向守土安民的張家從不摻和河西各家的爭鬥,只要自己擊敗了楊豐等饒兵馬後,自然要向敦煌張家討個法,讓敦煌兵退出沙頭、幹齊兩城。

可現在楊豐借了敦煌的兵馬,殺了蘇衡,返攻祿福,顯然已經再次扭轉了戰局,使得駐軍樂涫、安彌之間的自己腹背受擔黃華心知,這幾番易手的祿福城人心浮動,定然抵擋不住楊豐的進攻,只有自己返回祿福,才能夠避免後路被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在睡夢中被親兵叫醒的麴光迷迷糊糊揉了揉眼睛,然後在望樓上看到了他之前不敢置信的荒誕一幕:

麴英堅持打的窩囊仗還就真就打贏了,他們什麼都沒幹,竟然也將咄咄逼饒叛軍人馬給耗退了!

···

接下來幾日,叛軍人馬的處境日益惡化。

黃華撤軍,雖然沒有被麴英追擊打敗,也保住了祿福城,可也將自己徹底困死在了城中,隨著楊豐和麴英兄弟的兵馬會合,聚集到祿福城下的兵馬已經近萬,而黃華的叛軍人馬,卻因為處境險惡,陷入到了分崩離析的漩渦之鄭

終於,在圍城的第五日,祿福城中夜裡發生了動亂,楊豐趁機揮軍攻城,兩方兵馬在城中混戰了一夜,叛軍節節敗退。到了白,戰敗後無路可走的黃華乞降無果,徒了黃府的宴客賞月的高樓之上,自焚而死。

看著白日焰火滿樓飛舞,楊豐想到了這位也曾逼得自己倉皇逃竄的河西豪強,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伸手製止了想要撲火搜樓計程車卒,道:

“別動手,讓這滿樓的白日焰火,再燒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