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七月,大河兩岸依舊天旱無雨,各地的莊稼多半枯死,河東雖然有屯田水利、翻車灌溉之便,但若是再這樣下去,今歲的秋收也會大打折扣,就在河東郡田間的黔首百姓望著莊稼,為天公的降災愁眉不展的時候,安邑也終於接連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河內大捷!

中郎將甘陵率徐晃、馬藺、孟突等將攻陷了圍困一個多月的野王城,陣斬河內太守張楊及麾下將校十餘員,斬首千餘級,生俘、繳獲無數,徹底結束了歷時兩個多月的河內戰事。

大陽告捷!

平北將軍、河東太守閻行率歩騎五千,追擊糧草斷絕、倉皇撤退的張濟大軍,在大河北岸咬住了受河東舟師阻隔、遲遲不能渡河的張濟主力大隊,張濟大軍早已兵無戰心,一見河東兵馬追至,隨即崩潰四散,平北將軍閻行俘虜、收降弘農士卒兩萬有餘,大獲全勝。

唯一遺憾的是,據說在河東兵馬追至之前,張繡已經提前泅渡過河了,而在亂軍之中,也沒有能夠擒獲帶病的張濟。

有近萬弘農兵馬或逃散、或分批冒險夜渡,逃離了河東境內,估摸著張濟也被他心腹兵馬護衛著,逃離了河東。

閻行獲勝之後,沒有當即返回安邑,他在大陽接到了來自河內的捷報。

被困已久的野王城,因為河北援軍遲遲不至,終於在某一夜間,發生了大規模的兵變,河內太守張楊麾下的司馬楊醜按照事前約定,突然大開城門,接應圍城的河東兵馬入城,並且親自帶兵突襲城中張楊所在的官寺,張楊在亂鬥中身受重傷,被亂兵砍下了腦袋。

白波的眭固見狀也連忙放棄了抵抗,於是甘陵率軍以較低的代價,拿下了野王城,結束了河內的戰事。

而就在河東兵馬攻破野王城的同時,原本援救河內張楊的麴義兵馬,也恰到好處地派兵進攻身處汲縣的呂布。

呂布雖然驍勇善戰,可麾下僅有近千殘卒,面對上萬蜂擁而來的河北兵卒,還是河北的大將麴義帶兵,再一次吃了敗仗,狼狽地逃離了汲縣,倉皇渡河前往陳留投奔張邈了。

在攻陷了汲縣之後,麴義雖然遺憾沒有能夠擒獲呂布,但還是回師共縣,佔據著河內郡的東北角,和河東兵馬心照不宣地隔河對峙。

麴義回師以後,麴英也在某一夜間,從河東敵營之中趁機逃脫了出來,返回到了麴義的軍中。

因為敗師之責,麴英差點就要被麴義斬首示眾,奈何麴演、麴光等人苦苦勸阻,麴義這才改為鞭笞一百、剝去原有軍職,發往軍中的苦役營,以戴罪立功。

藉著河北麴義大軍停駐的契機,翟郝也率軍渡河返回河南地,匯合裴潛、魏鉉的人馬,收復了雒陽、谷城等城邑,降服了張濟麾下那些軍心大亂的留守兵馬。

收到了河內、河南捷報的閻行在心中才稍稍鬆了一口氣,河北雖然因為軍糧不濟,而在短期暫且停止了大肆征伐的兵鋒,但任誰面對袁紹勢力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都不由在心中忐忑恐難,需得掂量掂量。

自身能否有這個實力,扛得住身負海內盛名、坐擁河北勁卒的袁本初的大舉進攻?

閻行剛剛趁著張濟大軍傾巢而出的戰機,利用大河舟師的優勢,聯合華陰的段煨,燒燬張濟的大軍糧草,解決了身邊張濟這個強鄰,加上消滅了張楊,已經成功佔據了三河之地。

這兩場戰事,已經用上了河東的全部實力,閻行已經決定戰事過後,要立即休兵止武,儘快恢復河內、河南地生產民生,他可不想在這個關口上,再與河北的袁紹大動干戈,白白錯過了這個消化坐大的時機。

眼下坐據了三河之地,閻行實力雖然沒有隨之大漲,但控制下的地盤卻也憑空擴大了一倍不止。

領土的擴張,麻煩自然就會接踵而來。關中的李傕、郭汜,出乎閻行的意料,雖然彼此衝突不斷,但卻沒有真正大動刀兵,而新得弘農的段煨、河北的霸主袁紹,則是閻行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兩個側鄰。

關中的李傕、郭汜,河北的袁紹,閻行準備穩定了河內、河南之後,再遣使去試探一下兩方的態度,最好是能夠與鄴城的袁紹達成臨時的和解,然後透過李傕、郭汜,得到長安朝廷,對於自己佔據河內、河南兩地名義上的承認。

而新得弘農的段煨,這個面容和藹、人畜無害的董營宿將,用兵可謂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背後這關鍵性的一刀,直接就捅翻了實力僅此於李傕、郭汜的張濟,連弘農郡這塊地盤也被他兵不血刃地徑直納入囊中。

在這場戰事中,如果說河東是最大贏家的話,華陰的段煨就可謂是四兩撥千斤的翹楚,他獲得的實際利益,還要遠遠超過出動大軍的河北袁紹。

正因為如此,閻行才更想要和這位弘農新鄰見上一見,雖然河東兵馬在消滅張楊、吞併了河內之後,已經打通了途經軹關陘,連通河東、河南地的陸上道路,再不用向弘農借道,但是在如何和睦相處、共同戒備關中的李傕、郭汜的問題上,他們這對新盟友還是必須親自見面,談上一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閻行也有點期待,僥倖逃過大河的張繡、張濟,會不會碰到拿下弘農的段煨,而段煨又會如何對待這對如同喪家之犬的張家叔侄。

···

弘農,湖縣。

全據弘農的段煨,此時不著甲衣,也沒有佩劍,只穿了一領錦袍,悠閒地在自家的後院園苑中散步。

弘農境內多山,太華山、崤山、枯樅山、熊耳山,自西向東包圍了弘農的南邊,重重山巒隔絕了弘農與南陽、上庸等地的道路,使得弘農北鄰大河,西通關中,東至河南,是靠山臨河、連線關東、關西的交通要地。

漢代的函谷關也位於弘農境內,先秦之時,能夠阻隔關東六國聯軍的函谷故關已經不在,但是弘農郡,依舊憑藉著境內的崤函險道,承擔著防禦關東、關西的重擔。

不管是前漢的更始政權防禦山東赤眉大軍,還是本朝的董卓抵禦關東的諸侯,弘農境內的防務都是最為緊要的。

也因為弘農境內多山,所以弘農的土地也就不比司隸一部的其他屬郡那麼肥沃,它境內的領土主要都是河谷地,主要分成四塊。

分別是分佈著華陰、湖縣、陝縣等城邑的大河南岸地、分佈著新安、澠池等城邑的谷水谷地、分佈著盧氏、宜陽等城邑的雒水谷地、分佈著陸渾、虢略地的伊水谷地。

其中自然是以分佈著華陰、湖縣、陝縣等城邑的大河南岸地,土地最為肥沃、人口最為稠密。

段煨得了張濟的地盤,收降了張濟的敗兵散卒,至少能夠平添一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