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彼之得志我之憂(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這份待遇,與忌憚也是等量掛鉤的。
這個麴義,原為韓馥部將,先叛韓馥,韓馥引兵攻之,反被麴義擊敗,袁紹從這件事裡面看中了麴義領兵作戰的能力,於是遣使籠絡結好麴義,將麴義和他麾下的精兵,一併拉到了自己的陣營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後來內憂外患的韓馥願意接受勸說,將冀州讓給自己,麴義這個內憂是出了很大一份力氣。
再後來,公孫瓚大軍南下爭奪冀州,來勢洶洶,局勢危急,結果界橋一戰,公孫瓚的精銳騎兵被麴義的先登營打敗,雙方形勢開始逆轉,鄴城等地也隨即轉危為安。
緊接著的龍湊之戰、鹿腸山之戰、常山之戰,但凡麴義和他先登營主導的或參與的戰役,袁紹一方都毫無例外地獲勝了。
勝仗越打越多,於是麴義在面對袁紹時,不僅是腰板越來越直,口氣也越來越大。
袁紹身為人主,不是沒有先見之明,他也擔心麴義和他兵馬漸成尾掉不大之勢,早在巨馬水之戰時,就閒置麴義不用,改用熟讀兵書的崔鉅業統兵攻打公孫瓚,結果袁軍大敗,死傷近萬人,使得傷了元氣的袁紹軍隊,不得不和公孫瓚軍陷入僵持。
去歲,袁紹為了響應在幽州起事的鮮于輔等人,再次啟用麴義為主將,麴義繞道代郡,迂迴攻入幽州腹地,在鮑丘水統領聯軍大敗公孫瓚,為袁紹奪得了幽州大片土地。
之後麴義又趁勝包圍公孫瓚在易京,若非糧草不濟,聯軍散去,只怕這易京也要被他攻下來了。
眼下,撤軍途中吃了敗仗的麴義絲毫沒有敗軍之將的頹態,他將戰敗的責任全部歸給了供應糧草的後方,依舊駐軍在河間境內,和易京的公孫瓚對峙著,並不斷派遣騎士前來鄴城,向袁紹要兵要糧,嚷嚷著要率大軍再攻一次易京,生擒公孫瓚。
如今見袁紹當面提及,郭圖、逢紀等人連忙將麴義駐軍在河間的現狀向袁紹稟報,因為知道袁紹的心思,他們對於麴傢俬兵驕橫跋扈,橫行不法的行為,也毫不客氣地一條一條向袁紹稟明。
袁紹聽著聽著,撫著美髯的手不知不覺間就停了下來,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事情,過了一會兒,他才看向一旁坐著的審配,出言問道:
“正南,初平四年,麴家兵馬救援野王城的事情,查得怎麼樣了?”
初平四年,甘陵、徐晃率軍攻打河內的張楊,張楊軍連戰連敗,坐困野王城,危機之下,不得不向鄴城的袁紹求救,袁紹在衡量得失之後,決定出兵,並派出了大將麴義領兵,前往河內救援張楊。
只是河東兵馬聞知河北援軍進入河內郡的訊息之後,很快也也分兵前來攔截麴義率領的援軍,兩軍最終對峙於清水兩岸,衝突不斷,結果相拒期間,野王城發生內亂,張楊被亂兵所殺,野王城隨即也被河東將領徐晃率軍攻下。
援救野王失敗的麴義見狀,立即改變用兵方向,出兵擊敗了汲縣的呂布軍,佔據了河內境內的東北一角,與河東兵馬分割吞併了河內郡,盡力將袁紹一方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這一連串的戰事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麴義到底是來不及救援野王城,還是根本就是在裝模作樣,壓根就沒有真正渡過清水與河東兵馬作戰過。
事情儘管過去了兩年,但真相卻慢慢地被有心之人揭開。
雖然麴義在軍中極力掩蓋自家為贖回兒子,與河東兵馬私下議和的真相,甚至不惜為此將知曉一點內情的軍士滅口。
但是世間從來就沒有不透風的牆,要知道,被俘的麴英可是在眾目睽睽下被河東兵卒押著,繞著野王城走了一圈。
所以,袁紹最終還是從其他途徑,得知了一些關於野王救援戰的內幕。
過去的一年裡,袁紹一直暗中指派審配全權調查此事,因為袁紹相信,不管調查的物件是誰,忠直剛正的審配一定會將這樁事情查個水落石出的。
現下真相已經被審配深挖出來了,但審配看了看周圍的其他人,卻有所顧忌,沒有徑直說出來,而是目視袁紹,做了一個向下壓的手勢。
袁紹見狀,對於審配的顧忌心知肚明,他甚至都已經能夠猜到真相了。
只見他冷然一笑,臉上也不見喜怒,轉而站起身來,悠悠說道:
“現在還不是時候,雒陽來使的事情,我等先看看劉景升、曹孟德以及我那個不成器的弟弟的反應吧!”想看的書找不到最新章節?咳咳咳,這都不是事兒,推薦一個公眾號,這兒有小姐姐幫你尋找最新章節,陪你尬聊!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