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點將封侯趁少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還來得及!”
賈詡見到段煨心意轉變,也起身向段煨說道。
“哦?”
段煨眉頭微微一皺,賈詡之前還說他初來乍到,不能妄議弘農政事,怎麼現下,又能夠看得清河東和弘農之間暗中的角力了。
賈詡聽出了段煨話語中的不滿,他撫須笑道:
“詡也是剛剛思慮時,從段公的名爵官職上悟出來的。”
“怎麼講?”
“弘農與河東聯軍西迎天子,還於舊都,結果加官進爵之時,閻驃騎儀同三司,開府執節,而段公卻僅得一雜號將軍,列侯之爵,想必心中定有不平吧。”
段煨聞言哼了一聲,鬍鬚抖動,預設了賈詡的猜測。
的確,段煨之所以想要與閻行爭雄,與河東分庭抗禮,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在影響。
河東與弘農就像是兩個分贓不均的竊國大盜,河東一方抱著漢帝國的政治遺產猛啃,自然將站在一邊旁觀的弘農刺激得眼紅。
徵西將軍雖說是雜號將軍中的上層,重泉侯更是列侯中的最高一級縣侯,但這比起閻行的執節開府來,顯然要遜色得多,就更別說領弘農太守事,管的本來就是自己地盤的事情了。
“詡思前想後,覺得朝廷不加授段公執節開府之權,其實並非是閻驃騎吝嗇名爵,從中作梗,而是有意緩留為之。”
“緩留?”
“對,段公當知‘徵西’之意?”
得了賈詡的提醒,段煨稍一思索,心頭一動,已經開始明白官爵背後的深意了。
“你是說,閻驃騎有意要讓我領軍西征討伐李傕?”
“正是,若詡所料不差,各地的夏糧收上來後,朝廷就要對關中用兵了。到時候閻驃騎坐鎮河東,震懾關東。段公則授節鉞,統領大軍,由弘農出兵,直驅長安。”
“功成之後,朝廷再授段公開府之權,儀同三司,段家子弟照例也會被拜為郎官,授予官爵,一同入仕朝中,可謂是滿門公卿,榮耀門庭!”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段公上表朝廷,自請卸任弘農,率軍西征討逆,閻驃騎就會明白段公的心意,一切都還不遲!”
聽完了深諳朝堂手段的賈詡的猜測,段煨撫住鬍鬚,深吸了一口氣,內心波動起伏。
如果一切如賈詡所預測,那閻行以及他的幕僚對朝堂手段運用,可謂是駕輕就熟,對於弘農,也是早早就定下了應對之策。
現在暫且壓下段煨的官爵,爾後再以此驅使段煨離開弘農郡,西征李傕,用名不副實的統兵之權換取對弘農一郡的實際控制。
西征大軍中,肯定是以河東兵馬為主,段煨雖說是授節鉞,統領大軍,可實地裡,未必就能夠指揮得動河東的驕兵悍將。
想必,到時候閻行和他的幕僚早早就制定好了用兵方略,並且還要在自己身邊安排幾個副將、參軍之類的心腹。
至於大軍征討實力衰弱、士眾離散的李傕,勝負如何,這無疑是顯而易見的。
閻行將這份西征大功送到自己的手中,也不是愚蠢到要將名望戰功拱手讓人,而是要讓功成名就的自己,順利入朝,繼放棄對弘農郡的控制之後,再放棄對軍中兵權的控制。
當然,為了安撫段煨和段家子弟,朝廷的官爵賞賜、田宅食邑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乎段煨還會有超乎規格的尊榮。
換言之,閻行對弘農也是勢在必得的,絕不可能再讓段煨有時間效仿河東、埋頭髮展。用官爵、食邑換取段煨的弘農、兵馬,是兵不血刃的緩和之策,如果段煨執意要對抗河東,那即將面臨的,很大可能就是閻行的鐵腕手段了。
現在看來,何去何從,其實還由不得自己,那個而立之年的驃騎將軍,一早就為老將定下了最好的選擇。
“後生可畏啊!”
捻著鬍鬚的段煨苦笑一聲,終於也做出了抉擇,他轉身看向賈詡,口中說道:
“還請文和為我走一趟雒陽城吧!”
···
右扶風,雍縣。
本朝為抵禦西羌而設定的扶風都尉,就曾經駐軍在這裡。不過時下,這裡已經是安狄將軍馬騰的兵馬駐地了。
三年前,馬騰敗於李傕、郭汜之手,在距離長安近在咫尺的關鍵時刻兵敗如山倒,不得已收攏敗卒,狼狽地逃回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