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末,在閻行、段煨率軍沿途的護衛下,天子車駕緩緩駛入雒陽城。

漢室朝廷以及少年天子在經歷了遷都、東狩等波折之後,歷時五載,終於再一次回到了雒陽,

漢末的歷史,在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只是礙於歲末大雪漫道、路途不靖,漢帝國的大部分州郡還不能夠及時獲知這一個震撼的訊息。

但到了新年開春,彷彿是為了響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回到雒陽的朝廷改了年號,叫做“建安”,並且昭告天下,例行大赦。

這就是新春,也即建安元年春,漢帝國最震撼人心的訊息。

與年號“建安”同步的,就是朝廷對此番護駕東歸、還於舊都的有功將士的封賞。

憑藉擊敗李傕大軍、平定張繡之亂的赫赫功績,平北將軍閻行功居首位。

天子特下詔書,封其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領司隸校尉,武功侯。

其次是平東將軍段煨,封為徵西將軍,重泉侯,領弘農太守事如故。

餘下的如劉艾、董承、伏完、丁衝、鍾繇、伏德、董芬、韓斌、羅邵、趙蕤等一干護駕有功之臣也被封為列侯,一律加官進爵,追封東來身死的大臣官位名爵。

錄尚書事的閻行在此頒佈之前,也過目審閱過天子賞功的制書,自然知道少年天子的賞功制書裡夾帶了不少私心,作為外戚的伏完、伏德,宗室的劉艾,近臣的丁衝、鍾繇等人,紛紛加官進爵,憑藉護駕之功,佔據朝堂重要職位。

這是天子在藉機拼命安插親信,防止自己接下來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啊!

但是閻行並沒有阻止,因為他緊跟著釜底抽薪,提拔、安插的心腹人手會更多。

按照漢家故事,閻行現下已經是位極人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水漲船高之下,麾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將也都紛紛加官進爵。

鷹揚中郎將甘陵錄功封為虎威將軍、冀亭侯,奉義校尉徐琨錄功擢為護匈奴中郎將、都亭侯,突騎都尉楊豐為偏將軍、都亭侯,奮威校尉徐晃為偏將軍、都亭侯,刺奸都尉閻興為裨將軍、關內侯,奮武校尉翟郝為裨將軍、關內侯,典農校尉曹鳶為裨將軍、關內侯。

其次如張遼被擢為討寇中郎將,魏鉉為強弩校尉,馬藺為捕虜校尉,典韋為中堅校尉,孟突為騎都尉,鮑出為突騎都尉,牛嵩為典農都尉。

餘下有功將士,也依據軍功各有封賞不等。

在這一批封候拜將的勳貴將領之後,就是閻行麾下的文臣謀士了。

值得注意的是,閻行被封為驃騎將軍之後,儀同三司,持節開府,他治下原本管軍事的將軍幕府和原本管理政事的地方郡府合二為一,驃騎將軍府變成了軍政兼管的“霸府”。

原本幕府的幕僚,以及郡府的掾史,有一大部分合流進入到了霸府之中:

河東郡丞嚴授為留府長史,署諸曹事,兼河東太守事,封高梁亭侯。戲志才為軍師祭酒,掌軍機,封關內侯;裴徽為西曹掾,掌府史署用;周良為軍謀掾,掌校事;賈逵為司直,掌監察;孫資為主簿;毋丘興為司馬。

此外,閻行還將年紀輕輕、天資聰慧的妻弟裴綰闢入府中,為記室書佐,準備帶在身邊親自教導。闢返回河內的司馬朗為文學掾,返回河內的楊俊、返回河南的鄭渾為府中掾史。

整個驃騎將軍府人才濟濟,兼管軍政,完全就把朝堂上天子朝臣的權力給架空了。

三公九卿之貴,寥為備位而已。

不過,雖然軍政之事不需要天子朝臣插手,但是天子的詔令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加上閻行也不放心少年天子還有那些朝臣,所以依舊也往內朝、外朝摻入了不少自己人。

閻行的婦翁裴茂重新起用,為太師、封沙丘亭侯,趙鴻為尚書,衛覬為議郎,裴輯為黃門侍郎。

天子朝臣心知閻行用意,卻無可奈何,一來他們自己也在安插親信,二來不管是裴茂、衛覬,還是趙鴻、裴輯,或有功勳,或有名望,不是薄進之人,無法拒絕;三來則是原本的長安朝廷一路東狩,死去的朝中大臣太多了,朝堂一下子就空出了很多職位來。

清洗李傕一系,有侍中左靈、胡邈、李禎等人;死在李傕亂軍手下的有衛尉士孫瑞、司隸校尉管合、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人;清洗楊定一系,又有種輯等人;一路上病死的老臣,又有韓融、淳于嘉等人。

可以說,一路東狩下來,整個長安朝廷是減員了一半以上。

近水樓臺先得月,掌控朝政的閻行也就趁這個空隙,堂而皇之地在朝堂上大肆安插自己人。

朝野上下,一眼望去,多是閻行一黨,精兵強將,羅列殿室,盡出閻氏私門。

年已三十的閻行,在離家征戰九載之後,終於在這個亂世中,攫取到了巨大的權力和榮耀,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去重新虎視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