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常林之名君始聞(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知道猗頓嗎?”
猗頓是戰國時期的有名的大商人,劉喬聽過他的名號,點了點頭,說道:
“小人知道。”
“那你知道他就是在河東猗氏這個地方發家致富的嗎?”
“。。。”
“好吧,我現在就問你一句,你想要成為猗頓嗎?”
閻行露出了深邃莫測的笑容,看到劉喬眼裡,是又驚又喜,只感覺幸福來得太突然,一顆心已經跳到了嗓子眼上,他忍住顫抖的聲音,慢慢說道:
“將軍的意思是,讓我——”
“對,就是讓你成為河東的猗頓!”
閻行拍了拍手掌,笑著又問道:
“你應當知道,河東盛產什麼,羌胡、黑山又緊缺什麼?”
經過了閻行這一番循循善誘,劉喬這個時候眼中的精光又再次泛現。河東盛產鹽鐵,而西河、上郡的羌胡,並、冀的黑山,緊缺的也恰恰就是鹽鐵。
羌胡之地雖也有滷澤、鐵礦,但那些天然的滷鹽供應牲畜食用還可以,可用以人自身的食用,則不僅難以下嚥,而且還帶有毒性,若長期食用則容易中毒患病。而尋礦脈、定礦址、開礦冶鐵對於羌胡而言,就是更加困難的事情。
黑山軍雖然號稱百萬,縱橫並、冀二州,但是也多佔據山林、流竄郡縣,根本沒有煮鹽冶鐵的地盤和條件。因而對於羌胡、黑山來說,鹽與鐵,都是他們緊缺的物資。
羌胡的戰馬、毛皮、玉石、藥材,黑山擄掠而來的金銀財帛、人口牲畜,都可以拿來和河東的鹽鐵交易,雖說打通這些商路確實兇險,但一旦成功,則是不啻於萬金的巨大買賣!
劉喬激動得渾身微微顫抖,他再次將自己的頭埋在地上,以壓抑自己內心又驚又喜的情緒,興奮地顫聲說道:
“喬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
離開平陽之後,太守行春的車駕就開始折返南下,前往最後一站的絳邑。
在絳邑勸農桑的政事完畢之後,閻行則在哺食時分,趕到了絳邑的駐軍營中,這是是徐晃一部兵馬的駐地,徐晃親迎閻行,並陪著閻行一同巡視軍營。
徐晃所部屯駐絳邑,兼顧濩澤、端氏、東垣諸城邑的兵事,需要防患河內、上黨方向的潛在敵人,軍中以老兵居多,因此他的營中雖然不像曹鳶的軍營那樣,日日有歩騎操練不休,但卻也一樣井然有序、動靜得宜。
閻行身著鎧甲,與徐晃同行在軍營之中,宛如兩人當年初識一般,閻行看著營中的縷縷炊煙,轉頭向徐晃問道:
“上黨、河內近來可有異動?”
徐晃聞言,搖了搖頭,繼而才說道:
“上黨、河內並無異動,但去歲卻有一人,攪動了這兩地的局勢?”
“這兩地有張楊、黑山、袁紹等勢力,錯綜複雜,是何人能夠攪動了這兩郡的局勢,莫非是新上任的幷州刺史高幹不成?”
“是河內郡中的名士常林常伯槐!”
“哦?”
閻行頓時來了興趣,徐晃笑著說道:
“常伯槐乃是溫縣人,因交惡於前太守王匡,故而與諸人避難前往上黨,他們族人居住的塢堡與故河間太守陳延相鄰,而二姓,乃是上黨的大姓之族,河內太守張楊秋後抄掠上黨,派兵侵入了上黨郡內,貪圖這陳、馮兩族的財帛婦女,分兵圍攻陳、馮兩族的塢堡。”
“上黨太守軟弱不勝任,幷州刺史高幹還未到任,也無力抵禦張楊的兵馬,就是這常伯槐,領著族人襄助這陳、馮兩族固守塢堡,張楊的兵馬雖抄掠了上黨,可圍困六十多日,卻攻不下這兩族的塢堡,只能夠怏怏撤軍返回了河內。而事後,高幹舉薦常伯槐為騎都尉,卻被他謝絕了。”
“有意思。”
閻行聽到徐晃說起的這件事,也覺得有趣,他知道去歲張楊派兵抄掠了上黨,可一來張楊不曾入侵河東,二來河東郡內百業待興,閻行就沒放在心上。可沒想到張楊的一部兵馬,竟然會在常林、陳、馮兩族的塢堡前摔了跟頭。
閻行笑過之後,想到了一事,笑容也逐漸收斂,看著徐晃悠悠問道:
“張楊的兵馬,多是來自並地的人馬,其人以兵鋒入據河內,只怕不僅郡內人心多有不服,連他麾下那些兵馬也是思戀故土吧,要不然,張楊又何須以財帛相誘,屢次驅使士卒抄掠上黨呢?”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