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政伊始業之基(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闢除了河東郡府的掾史之後,閻行很快也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家的將軍幕府之中。
平北將軍,雖只是一個雜號將軍,比不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重號將軍尊貴,可也是“四平”將軍之列,擁有了自己的將軍幕府。
其實,如今天下大亂,早在黃巾之亂、邊章之亂之前,朝廷的軍隊就疲於奔命、左支右絀了。無奈之下,朝廷也就兩害相權取其輕,逐漸放鬆了對私兵、對郡縣兵的重重限制。
如董卓、朱儁、袁紹、公孫瓚、曹操等人,都是擁有私兵部曲的,許多地方長吏、將領也是藉助自家的私兵,才能夠建功立業,封候拜將的。
有了私兵,自然就會私人建立幕府、任命軍職,很多幕府雖沒有經過朝廷正式任命,但在亂世之中也依舊大行其道。
閻行也是如此。
早在他為校尉之時,就任命了軍謀史、待事史、典農史等職務。如今得授河東太守、平北將軍,他就名正言順,同時掌控了河東郡府和平北將軍幕府。
郡府的掾史,因為是為政河東,所以閻行不免得就要任用、倚重河東本地的才俊。
而將軍幕府,乃是閻行在亂世中安身立命、割據一方的根本所在,軍職則多是由軍中老人擔任。
閻行的軍隊,雖然也號稱是西涼軍的一分支。但實際上,成員紛雜,有來自涼州的兵馬、也有三輔的秦胡兵、以及河東計程車卒、白波的流民兵,在收編了河東郡兵之後,基本上就形成了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以河東的兵馬為主,另一部分則是以西涼兵馬為主。
如今打下了河東,眾多將士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一班驕兵悍將們,早等著閻行給他們加官進爵,論功行賞了。
對於這些軍中老人,閻行是信任有之,倚重有之,因此對他們的賞賜也愈加豐厚。
幕府校錄軍功,從原先的軍中三司馬開始。
依據各自的功勞大小,翟郝被擢為奮武校尉,徐晃被擢為奮威校尉,曹鳶被擢為典農校尉。
三司馬之中,此番定河東,翟郝一路攻城略地,軍功最為顯赫,躍居徐晃、曹鳶兩人之上,位居諸將之首。
而徐晃雖然因為賈逵固守絳邑一事,未能在定河東的戰事中立下偌大的戰功,但是前番幾次擊退範先的郡兵進入河東北境,成功防止王邑染手北境,追錄前功,還有招降絳邑的功勞,依舊被閻行擢為奮威校尉。
至於曹鳶,他鎮守河東北境,雖然沒有機會立下大的戰功,可他及時平定了北境的叛亂,又督領北境軍屯諸事,也是勞苦功高,所以也被閻行擢為典農校尉。
得了校尉的軍職,三人之中,翟郝大喜,徐晃欣然,而曹鳶則略有怨言。
他在平定白波之後,就一直鎮守北境,可心中跟軍中諸將一樣,也想要沙場殺敵,建功立業。而這次閻行雖沒有忘記他的功勞,將他拔為校尉,可給他的校尉軍職上冠以“典農”的名號,與翟郝的“奮武”、徐晃的“奮威”大相徑庭,這就還是讓曹鳶心中不喜。
翟郝、徐晃兩人的校尉名號,一聽就知道是軍中統兵的將校,而他的校尉名號,卻像是專職督領軍中屯田的職務,不知道的,還會以為他曹鳶就是一個埋頭隴畝、只事耕作的文吏、農官。
於是,曹鳶雖人在北境,但還是立馬修書,派人快馬送到安邑,面呈給了閻行。
信中委婉又明確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回到軍中,殺敵建功的心願。
閻行在閱覽曹鳶表露心願的書信之後,略微思索,隨即也修書一封,派人透過郵驛,快馬送回平陽。
在信中,閻行言簡意賅,向曹鳶說明了自己委任的深意。
軍屯之事,不僅是關係到了大軍的糧食收成,而且還涉及到了數量眾多的屯田軍戶。
這些北境的軍戶,包含了北境的流民、白波的降卒,其中許多人都是歸附不久,並且曾經從賊的丁壯,所以亟需有一位素有威望的宿將坐鎮北境。
而坐鎮的將校除了督領屯田之事外,還要在農閒之時訓練屯田兵,使其明行伍、習五兵,以備戰時能夠及時補充到作戰的軍隊序列中來。
這樁重任,思來想去,允文允武、深明韜略的曹鳶乃是最適合的人選。
當然,書信的末尾,閻行也向曹鳶鄭重許諾,只要他訓練的屯田兵能夠有一半以上達到軍中普通士卒的考核標準,後面的戰事,閻行會擇機委任曹鳶為主將,負責一方軍事。
這封回信送到平陽,曹鳶親自看過之後,也明白了閻行的深意,他是識大體、知分寸的人,當下也就不再抱怨,而是埋頭專注到了北境軍屯的農事和士卒的訓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