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翩然有客不期至(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君還請慎言!”
陪坐在側的周良看到閻行臉色嚴肅,心中也多了幾分凜然,此時聽到裴輯說出這等忌諱之言,當即開口喝止。
裴輯面對周良的喝止,卻不見慌張,臉色如常,也沒有了之前變幻不定的神色。
他既然下定決心要替自家父親試探出閻行的心意,探明形勢,免得裴家上下牽扯重蹈王允等人的覆轍,此時自然意志堅定,不避斧鉞。
閻行看著裴輯淡定的神情,他略一思索,也哈哈一笑,擺擺手,示意周良說道:
“元善莫要如此,裴君乃是我河東才俊,此言定有深意。”
周良見到閻行表態,心知閻行另有所謀,當即不再開言。裴輯見到閻行並不惱怒,也在內心想到了自己剛剛所言,正是切中了閻行的心思,他身邊的幕僚和這位閻將軍才會有如此反應,當即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
“在下淺薄之見,以為將軍赴任河東,安邑衛、範等大姓必定多加阻擾,畢竟前番將軍平定白波之時,與彼輩多有構隙,此事小子身居京都,尚且獲知,況河東之人乎。至於李將軍、郭將軍之屬,在下深知將軍韜略在胸,無需小子多言。”
“哈哈,文秀言已至此,何不趁勢與我分說,也好獲知所謂的韜略一二啊。”
閻行看到裴輯有意試探,以退為進,他也不惱,呵然一笑,就出言讓裴輯繼續說下去。
“將軍平定河東白波之亂,功在社稷,乃是漢家之忠臣。先前也自言忠於國事,且在廷殿上目睹李、郭等將軍的跋扈之行,豈能無憂國憂君之慮乎!”
“裴君今日以忠君之言相問,那我也要問,巨光公之宴,也是為此而設麼?”
被閻行一問,裴輯頓時噎言。只是他騎虎難下,也不願示弱,索性大膽地與閻行對視。
“閻君還沒告訴在下呢!”
閻行見到裴輯盯著自己,不敢放鬆,他轉動目光,與戲志才、周良等人對視一眼後,霍然起身,來到帳中,向朝長安城行了一禮,這才慨然出聲說道:
“我於河東為國家討賊,摧鋒陷陣,甘冒鋒鏑,雖碎首糜軀,不敢有辭,秉此赤心,可昭天日。奈何之前屢次派遣使者入京,乞求赦令,朝中諸公卻視我等如賊寇叛逆,不予理睬。”
“我空懷忠君之心,卻報國無門,眼見社稷蒙難,以至於此,憂心如焚,雖飲冰不足解其灼,區區言辭,豈能訴清。”
說到這裡,閻行臉上悲憤交加,扼腕嘆息。裴輯看在眼裡,也嘆了一口氣,朝中當時以司徒王允為主,對待涼州眾將處置失當,是剿是撫,諸公議了許久,也沒能夠定下,軍政對策拖延時日,最後釀成了李傕、郭汜等人舉兵進攻長安的禍事。
他也跟著起身,向閻行行禮說道:
“將軍赤誠報國之心,輯實感佩,惟願將軍此番東向,能安撫河東,克平賊寇。如此,則國家之幸,君上之幸!”
閻行轉身看了看同樣動容的裴輯,他趁熱打鐵,連忙問道:
“文秀知我,卻不知巨光公之邀,乃是為了——”
此時,裴輯自認已經試探出了閻行對李傕、郭汜等人的態度,他也不再忌諱,爽直答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家父雖未對輯明言,但輯心知,定是為了如今長安之局勢,朝中諸公憂心於此,實不在少數,今日能得將軍坦誠相告,雖無宴席,然得交心,輯也算不辱使命,能夠回府向家君交代了。”
閻行聞言點點頭,裴輯雖然聰慧,但終究年少,這種廟堂之事,絕不是他能夠置喙的,他這樣說,反而讓閻行又信了幾分。
這種波譎雲詭的廟堂爭鬥,雖因閻行心繫河東,不願於此時涉足其中,但能夠藉此事在朝堂之中得一二盟友,並在這種兇險程度不遜於戰陣的暗鬥中尋求最大利益,卻也是獲益匪淺之舉。
故而閻行臉色凝重,正色地對裴輯說道:
“巨光公乃國之重臣,忠君之心,豔亦欽佩。只是此事,攸關天子、朝堂諸公,子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文秀既已涉足,還需謹慎處之啊!”
“輯當謹記!”
裴輯恭敬地應答,閻行聞言頷首,又讓戲志才取來一枚符信,叮囑裴輯說道:
“此乃我營中密使之符信,還請轉交令尊之手,河東長安相隔數百里,若京都有事,可派遣使者持此符來見,我定親自接見,此事攸關大局,慎之慎之!”
裴輯臉色嚴肅,連忙應諾,他接過了閻行手中的符信,然後再向閻行等人告辭,匆匆離去。
待裴輯走後,周良走到閻行身邊。
“主公高謀,我等佩服!”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