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抉擇(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榮站在帳中想了一會,就迅速向帳外的親兵下令道,此事不知關係了多少人的性命,細想之下,連久經戰陣的徐榮都忍不住心中發涼,而派出去聯絡董越、胡軫等人的人,必須是自己的心腹,還能夠代表自己並取信董越、胡軫等人,有這麼幾項前提在,人選終究還是非徐琨莫屬。
徐琨很快就從營外入到帳中,徐榮將此事快速向他複述,又格外吩咐了幾個重要點,就匆匆將徐琨派了出去。
徐榮在徐琨走後,又接連下達了好幾道命令,一時間,號角聲聲,人馬集結的聲音不絕於耳,整座兵營上上下下,隨即變得繁忙起來。
徐榮營中的兵馬調動之聲,同樣驚動了別帳之中的李儒。李儒心中一動,他顧不得安慰帳中怯怯不安的家眷,徑直就想要走出帳外察看徐榮營中的情況,但剛剛踏出帳門,就又被持兵被甲、報以敵意的甲士用長矛攔住,李儒嘴角微微抖動,最終還是退回到了帳中。
等到日中的時候,焦慮的李儒終於被帳外的甲士帶到了徐榮的帳中,一進帳,李儒就聽到了徐琨的聲音。
“呂奉先手持詔令,領著幷州兵,大肆圍攻董中郎將的營地,董中郎將、樊校尉等人敗逃,胡、楊兩位中郎將投降幷州兵,長安城內外已經盡數落入幷州兵的手中了!”
火速歸來的徐琨面色凝重地向徐榮稟報當下長安城內外的情況,當李儒踏進帳中時,因為徐榮已經向他提及過李儒的到來,所以徐琨只是瞥了他一眼,並無太多驚訝,而是繼續說道:
“另外,胡、楊兩位中郎將,也派人來勸說大人了!”
徐榮聽了徐琨的話,臉色有點難看,轉眼看向李儒。
“李君,你可聽到了?”
李儒自然聽到了徐琨的話,他苦笑地搖了搖頭,也不知是在哀嘆董卓長期疏遠他,還是在嘆息徐榮不聽從他先前的建議。
“良謀無用,為之奈何!”
徐榮眼瞼微微動了一下,他沒有去接李儒的話,而是問道:
“事已至此,李君又將何去何從?”
“我雖不才,但也決意不向朝中的逆黨投降,關東尚有兵馬數萬,我意欲投之。當然,能否成行,還是要取決於徐君之意。”
李儒身在徐榮營中,也不再隱瞞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弘農還有牛輔、段煨等人的兵馬,李傕、郭汜、張濟的兵馬也在攻掠陳留、潁川等地,這些西涼軍的人馬如果能夠聚集起來,再舉起為董卓復仇、清君側的旗號,對上呂布的幷州兵,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若是李君去意已決,你我相識一場,榮自無背義求榮之理,只是牛輔胸無將略,恐非呂奉先敵手。至於段忠明等,碌碌之人,也僅能獨善其身,恐怕李君這番苦心,到了關東,終究還是不能遂志啊!”
徐榮能夠聽出李儒在試探自己,他當即就闡明瞭自己的心意,表示不會將李儒綁起來,作為投靠王允、呂布等人的投名狀。
只是在李儒要去投奔牛輔這一件事上,徐榮卻一點都不看好,在他看來,若是董卓僥倖能夠逃出生天,以他的威望,召集西涼軍在各地的兵馬,那或許還有回天之力,可僅憑牛輔、段煨、李傕等人,要麼名望不足,要麼胸無韜略,對抗有朝堂大義的幷州兵,卻是毫無勝算。
而李儒從徐榮的話中,已經聽出他無意領兵東出,去與牛輔等將匯合兵馬。這也難怪,徐榮與涼州一系的將領,關係一向冷淡,而在他眼中,牛輔等人也是將略平庸之人,自然不會在此時冒死領兵前去陝縣匯合。
人各有志,強求無益,只要不互相擋道就行了。
“形勢危急,儒這就要即刻動身,前往陝縣,徐君保重,就此告辭了!”
兩人既然選擇不同,那李儒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當即李儒就向徐榮告辭,請求離開。
徐榮臉色變幻,心緒有些混亂,但看著去意已決的李儒,也沒有阻攔,沉吟了一下,就讓帳中的徐琨派人暗中護送李儒的車馬出營。
領命的徐琨很快就護送李儒來時的車馬悄悄出了營地,在趕了十幾里路後,徐琨掛念營中的情勢,也隨即和李儒告別,就又匆匆帶著一眾騎士,掉頭順著原路絕塵而去。
而李儒的車馬在與徐琨分別後,也加速趕路。護衛在李儒前面的那一名騎奴,回頭看了一下自家主人,只見李儒自從徐榮營中出來之後,緊縮的眉頭就沒有真正鬆開過,他有些不安地問道:
“主公,我等是繼續進發陝縣,還是折道去河東?”
“陝縣。”
沉思中的李儒聽到身邊騎奴的問話,眼中有光芒閃動,不露聲色,漠然答道。
如今大廈將傾,人心各異。連軍中宿將的徐榮都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按兵不動,李儒又怎麼可能再去投奔遠在河東、心意難測的閻豔。
牛輔雖然是庸才,但他是董卓的女婿,只有他才會在這個時候走投無路,只能夠矢志抗爭。
至於將才韜略,沉思中的李儒勾動了嘴角。
奇謀良策,一言喪邦。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