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王邑(第2/2頁)
章節報錯
衛固對那位在莊園見過一面,野心勃勃、拒絕於衛姓合作的蕩寇校尉閻行,可謂是印象深刻,對西涼軍在河東的行為更是心存忌憚。
此刻他看到堂上無人出聲,擔心局勢脫離自己的預算,向西涼軍那邊傾斜,只好率先開口,但說的,卻不是王邑所要議論的事情。
“府君,先前白波肆虐,北境的衣冠南來,羈旅於安邑的也有不少,如今北境收復,他們想要返回桑梓之地,可發現家中不少田宅已為西涼軍所佔,礙於西涼軍的兵鋒,無處申訴,為此多次懇求郡府為他們討還公道。”
王邑聽到衛固的話,也不禁皺了皺眉頭。之前白波肆虐河東的北境,北境各縣的大姓也遭了兵災,除了像李堪這類的武宗強族或者是程銀、馬玩這類首鼠兩端地方豪強外,其他大姓紛紛南逃。
如今北境的城邑基本收復,他們這些羈旅在南境的大姓自然想要返回自己的家園,可是這些平日裡侵佔他人田宅的大姓,現在卻發現屬於自己名下的不少田宅,又被西涼軍強佔了,他們不敢去和殺人不眨眼的西涼軍理論,就只能夠透過郡府來給西涼軍施加壓力。
只是這北境連年戰亂,不僅人口逃亡、田宅毀壞,連縣寺中的文書賬簿也被焚燬遺失殆盡,這種查證困難的歸屬認證,說到底,就是要看郡府手中的這桿秤往哪一方傾斜罷了。
王邑上任伊始,還是以鞏固自己的權威為重,不管是西涼軍還是北境的南逃大姓,都不適合立即得罪,所以這種棘手的問題他是先採取壓著不放的態度,現在又被衛固當眾提了出來,王邑知道衛固一向是為北境的大姓出聲的,心中多了幾分不悅,雖然沒有表達出來,但語氣還是冷淡了幾分。
“五官掾此言何意?”
衛固聽出了王邑話語中的不悅,他尷尬地一笑,然後恭謹地說道:
“西涼軍藉著供應軍需、安置流民的名義,大肆侵佔民田,如今卻又要求郡府為其提供輜重糧草和賑災糧帛,可謂是索求無度。固認為,軍需和賑濟應該及時輸送,但卻不能按照西涼軍的要求那樣徑直供給,現下貨幣不通,糧價飛漲,戰事猶頻,郡府也該積糧以應付時變,故而當先令西涼軍返還北境衣冠的田宅,再輸送糧草輜重前往北境。”
“既然如此,那就先從倉曹那邊調撥十萬石粟米過去,同時右曹共議推選吏員,試守北境城邑,至於勒令西涼軍返還民田的檄文,就由衛君負責吧!”
王邑聽了衛固的話,也不好當眾不管此事,思忖了一會,就按照雙方各打了折扣的原則執行,衛固眼看自己目的已經達到,當即也就恭敬領命,不再去引起王邑更大的反感。
王邑應對完衛固的請求後,又點了點手下的文書。
“此外,還有守絳邑長賈逵也上書郡府,請求撥給糧草,招募縣卒,以增強絳邑的城防。”
一聽到王邑說道另外的事情,郡府的掾吏也開始討論起來。
有的郡吏說道。
“這個賈梁道,往日在郡府裡就好言兵事,結果被郡府委以重任之後,卻表現平平,任由轄區駐紮的西涼軍欺壓士民、強佔民田,卻無所作為,如今卻又來上書請求撥給糧草,招募縣卒,增加城防,府君當不能應允,否則其他各縣爭相效仿,這郡府又哪有那麼多的糧草可以調撥。”
也有的郡吏說道。
“以往賈梁道還未赴任之前,絳邑縣寺的一眾政務,都被西涼軍強勢接管,賈梁道憑藉個人智勇,重新入據了縣寺,讓郡府的公文能夠通達,絳邑境內如今還有西涼軍駐紮,賈梁道為了重樹縣寺、郡府的威儀,懇求撥給糧草,招募訓練縣卒,這乃是緊要之事,又豈能無端不允。”
眼看堂上的諸多郡吏眾說紛紜,卻始終沒能夠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一直憋著沒開口的範先又再次開口了。
“府君,照我看來,讓守絳邑長去招募縣卒,對於局勢而言,也無多大作用,那些招募的新卒缺乏訓練,對於西涼軍又豈能起到威懾,不如讓郡兵入駐絳邑,這樣既可以防範西涼軍再次假借追擊白波的名義南下入侵,又能夠震懾北境的西涼軍,讓其有所顧忌,這樣一來,郡府派去北境的郡吏有所依仗,郡府的命令也能夠上下通達,可謂對於郡府是大有裨益啊。”
這次範先的話倒是讓王邑有些吃驚,他轉動了一下手中的玉掻杖,眼睛注視了範先一會,想要看看範先是否別有用心,等確定範先再無後話後,王邑才慢慢移開眼光。
範先剛剛的話,確實是說中了王邑的心裡,王邑雖無心藐視朝廷的法令,與西涼軍明面上撕破臉皮,但心中對於行事一向逾越職權、咄咄逼人的西涼軍確實是忌憚頗深的。
如今絳邑的位置在整個河東北境中甚是重要,稍次於皮氏,可西涼軍已經搶先一步,搶佔了皮氏城,那郡府為了應變,按照範先的意見,在絳邑之中鍥入一枚釘子,確實能夠收到不少好處,至少從短期而言,整個北境的局面就能夠盤活了。
“範君所言,也有些道理。”
王邑思索過後,最終說了這麼一句。
範先聞弦而知雅意,知道府君已經心動,當即趁熱打鐵,又使眼色攛掇幾名親近的郡吏,一同進言附和自己的意見,王邑很快也就順水推舟,決定了在絳邑進駐郡兵的事情。
衛固則靜靜跪坐著,因為剛剛為北境大姓進言的事情,所以他這次沒有主動符合郡府中盟友範先的提議,但當看到太守王邑最後點頭應允的時候,他還是很快和範先心有靈犀地對視一笑,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