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獵獵旌旗大軍臨3(第2/2頁)
章節報錯
郭太知道自己大軍的弱點,當即就順著韓暹給的臺階下了臺,並且連忙下令軍士鳴金撤退,只留下部分兵力掩護斷後。
“鐺鐺鐺——”
在的緊促鳴金聲中,無數原本還在戰線上的白波士卒,聽到這宛如救命的聲音後,都是心頭一鬆,就像潮水一般,快速地往後退去。
楊奉駐馬在交戰前方,聽到了撤退的鳴金聲時,他就知道了韓暹、胡才已經成功說服郭太撤軍了,他於是也開始指揮著自己所部士卒緩緩後撤,警惕西涼軍士卒出陣反撲。
這個時候,西涼軍的軍陣中,突然衝出幾騎來,楊奉的眉頭一緊,就要指揮身邊的親兵上前迎戰,定眼一看,來的原來卻是熟人,同為楊縣人的徐晃。
楊奉和徐晃同為楊縣人,兩人在楊縣都是小有名氣之人,彼此也還算是認識,只是徐晃後來去了河東郡府當了郡吏,出了變故後又加入到了西涼軍中,而楊奉留在楊縣一地,在楊縣淪入白波軍後則加入到了白波軍中,因此兩個故人的再次相見,儼然已經是戰場上的刀兵相見。
楊奉先前指揮己方的白波士卒強攻西涼軍的軍陣時,也已經認出了指揮西涼軍士卒佈陣抵抗的,乃是同縣的徐晃徐公明,可是如今一方是官兵,一方是賊寇,涇渭分明,楊奉也無顏面在戰陣上再敘舊情,只是一味揮軍強攻。
現在看到徐晃帶著幾騎突出陣來,顯然不像是為了追擊自己,楊奉臉色微微有些赧然,原本想要撥馬避開徐晃這個故人,可是想了想,竟又鬼使神差地留了下來。
“故人徐晃來訪,還請楊渠帥撥冗一晤!”
徐晃脫去兜鍪,露出了己方的完整面貌,馳馬在白波軍的陣前呼喊說道,他身邊的幾個騎士則舉起盾牌,警惕地護衛在徐晃身邊,提防著白波軍撤退的人群中突發冷箭,中傷徐晃。
楊奉最初面對徐晃的呼喊沒有反應,可是徐晃又撥馬向前幾丈呼喊了一遍,楊奉聽著熟悉的桑梓之音,沉默了一陣子後,終於也免去兜鍪,阻止了身邊親兵的勸阻,也帶著幾騎來到後退的己方白波士卒的人群后面。
“公明,如今各為其主、兵戎相見,勝負尤未可知,夫復何言?”
楊奉雖然沒有攻破徐晃的軍陣,但他本人也是驕矜之人,胸中自有一股傲氣在,一照面,卻還是嘴上不願意服軟,直接說明這一仗,己方計程車卒還未戰敗。
徐晃彷彿也猜到了楊奉會有如此反應,他笑了笑,又嘆了口氣,有些感慨地說道:
“君本英豪,奈何從賊!”
楊奉聞聲,彷彿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仰首冷然大笑,隨後指著徐晃說道:
“這棲息在樹杈上的烏鴉,又有哪一隻不是長著烏色羽毛的?公明雖然披著官袍,可這天下誰人不知道,當今天下,最大的賊寇,乃是竊據朝堂的董卓,人人得而誅之,孰謂從賊,君心自知!”
面對楊奉的反詰,徐晃倒是臉色不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皇綱失統,宇內傾覆,不管是雄踞關西的董卓,還是割據州郡的關東諸侯,亦或者揭竿而起的白波軍,都宣稱自己是替天伐罪的正義之師,局勢錯綜複雜,誰是誰非,又豈是隻言片語的意氣之爭可是說明白的呢?
徐晃嘆了一口氣,又緊接著說道:
“宇內動盪,白波猖獗,兵戈起於河東,故園化成瓦礫,郭太之徒,殘民背天,乃神靈之逋罪,下民之所同仇,可謂辜惡之人、兇殘之賊。昔時士會去秦,不為傷德,飛廉死紂,不可謂賢,何者,去就之道各有宜也,今日之事,道統正義、勝負如何,我自不用多言,還請楊君多多保重吧!”
徐晃的這一番話,資訊量很大,楊奉聽了之後,沉吟不語了一陣子,才娓娓開口說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告辭!”
話音一落,楊奉也緩緩撥馬回頭,再無交談,只是他緊握韁繩的雙手,有意無意朝徐晃所在的方向虛拱了一下。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