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背水一戰兵家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報,前方發現賊兵斥候!”
“報,我軍斥候發現賊兵主力,正在大批趕來!”
“報,我軍各部集結完畢!”
“報,賊兵主力已經抵達,賊酋郭太旗號出現!”
“報,···”
······
“來了!”
戎裝在身的閻行騎著良駒白鶴,舉起馬鞭向不遠處的山丘平原方向指去,順著他所指的方向,他身邊的將士們看到了一股又一股的打著各色旗幟、衣甲不一的白波賊兵,正在成群湧動,往他們所在的河岸方向而來。
雖然白波士卒的旗幟、衣甲不一,但他們人數眾多,大股出動的場面還是煞是驚人,眼看著這漫山遍野都是白波軍的各色旗幟,閻行軍隊之中的河東新卒,儘管因為畏懼軍法,不敢有輕舉妄動,但是眼瞅著密密麻麻的白波軍湧來,臉上還是不禁微微變色。
沒有人不畏懼死亡,只不過新卒直接表現在臉上,而老兵深深埋藏在心中。
閻行看向前方人山人海的白波軍時,臉上倒是波瀾不興,只有看到在山崗上升起的那一面白波渠帥郭太的大旗時,才微微色動。
據軍中斥候來報,這一次白波軍出動的數量有四萬餘人,算上繼續圍困臨汾城的萬餘白波士卒,號稱縱橫河東、太原的十幾萬白波軍之中的精壯之士,就基本聚集在這汾水西岸了。
而其中由白波渠帥郭太親率的五千白波精卒,又是這四萬白波士卒之中的精銳之師,也是白波軍之中的核心主力所在。
閻行這一次來救臨汾城,只帶了六千兵馬,其中還有兩千是隻經過幾個月訓練、未曾經歷大戰的新卒,步卒以徐晃所部、馬藺所部為主,騎兵以翟郝一部、中軍親衛精騎為主。
這樣一來,單從數量上看,閻行所部的歩騎人數和白波軍相比,可以說是寡眾懸殊,以少敵多之下,隱隱有危如累卵之勢。
“傳令後軍,將渡河舟楫一併撐回東岸,全軍列陣,背水以待!”
在閻行的軍令下達之後,原先用來渡河的舟楫紛紛都擺渡離開了西岸,而盡數登岸的歩騎則嚴陣以待,結成歩騎大陣,面向白波軍湧來的方向,準備背水一戰。
山崗上
騎著一匹黃鬃馬的郭太手搭涼棚,向在不遠處沿著河岸佈陣的西涼軍望去,看到河岸佈陣的西涼軍只有區區幾千人馬之後,他不由輕蔑一笑,口中說道:
“這閻豔人稱‘鬼校尉’,號稱乃是西涼軍中善用兵者,今日親見其排兵佈陣之能,也不過如此嘛!”
身邊的韓暹笑了笑,也跟著說道:
“這閻豔不過是邊鄙一莽夫而已,先前誘襄陵小帥於輕敵,襲臨汾李樂於不備,這方才僥倖連勝我白波兵馬,究其所能,也僅是庸人之才,哪裡比得上郭帥的英明神武!”
郭太聞言捋了捋頜下濃須,雖不置可否,但臉上得意的表情,顯然是對韓暹的話頗為受用。
五日前他看到臨汾城中狼煙沖天而起之後,就斷定這一水之隔的東岸西涼軍定然會渡河,意圖和臨汾的西涼軍匯合,合計圍攻臨汾城的白波軍。
因此他也就當機立斷,調轉主攻目標,將眼光從臨汾城轉移到了對岸的西涼軍身上,並派出大量斥候警惕哨探汾水沿岸,將在東岸集結的西涼軍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之下,準備對企圖渡河援救臨汾的西涼軍進行半渡而擊。
不過,對岸的西涼軍顯然還沒有輕易就掉入到了白波軍的算計之中,數日裡從多處佯攻渡河,分散白波軍斥候的注意力之後,到了今日,才全體出動,渡過汾水,往臨汾而來。
聽聞西涼軍已經渡河的訊息之後,郭太驚動下,也是立馬命令白波大軍傾巢而出,除了留下萬餘兵馬戒備臨汾城中的西涼士卒外,其他四萬餘人馬,都徑直往河岸而來。
如今,雖然沒能夠實現原先半渡而擊的計劃,但是卻也大軍出動及時,沒有讓這對岸的西涼軍和臨汾城中的守軍匯合,一旦讓他們成功匯合,那麼不僅臨汾城中的守軍會因為外有援軍,而士氣大漲,背靠城牆的西涼援軍也會和臨汾城的守軍成掎角之勢,到那個時候,就不好一一解決了。
按照郭太現在的設想,自己先帶著四萬大軍,在河岸這邊撲滅渡河來援的西涼軍一部,然後再攜大勝之威,回攻臨汾城,一定能夠所向披靡,臨汾城也就指日可定。
“傳令各方大小渠帥,約束士卒,結陣而進,等中軍號令一起,就齊齊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