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形勢被徹底扭轉,大戰告捷的孫堅高歌猛進,帶領兵馬繼續進攻,攻陷了太谷關,從南面威逼雒陽。

身居雒陽的董卓第一次感覺到了兵臨城下的窘迫感,情況危急,他只能夠在罷免了戰敗的胡軫的大都督之位後,又派人前去和孫堅商談罷兵聯姻的事情,但孫堅決然拒絕,誓要誅殺董卓,匡扶漢室。

於是,董卓也倉促應戰,親自披掛上陣,收攏潰卒,決定在雒陽城外,與孫堅兵馬決一死戰。

而決戰的戰場,就是被呂布軍挖掘過墳墓的北邙山下。

彷彿是大漢歷代皇帝、先賢,在冥冥之中注視著這一場戰事一樣,而孫堅在看到了被挖掘、毀壞的皇陵之後,也是悲憤慷慨,在自己軍隊面前,拔劍起誓,定要討平董賊,重振朝綱。

孫堅麾下的將士,受到了主將的感染,無不奮發激揚,英勇作戰,依託地形,利用強弓硬弩、長兵大楯,結成堅陣和西涼騎兵對抗。在浴血鏖戰了半日之後,最終是董卓一方最先承受不住,率先且戰且退,脫離了戰場。

而孫堅愈戰愈勇,又繼續進攻,在雒陽又擊敗了董卓撤退後留下的呂布斷後軍隊,呂布也只能夠倉皇撤退,跟隨董卓的主力兵馬西返。

至此,西涼軍就被孫堅所部的兵馬,徹底逐出了雒陽城。

董卓雖然退走長安,但西涼軍還沒有被孫堅盡數消滅,為了防備勢如破竹的孫堅繼續追擊,董卓讓東中郎將董越屯澠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諸將各據諸縣,佈下多重防線,拱衛長安。

而孫堅在連番進攻之後,麾下的將士也亟需修整,於是孫堅分兵到新安、澠池等地,威逼西涼軍退卻後,就派人修復了北邙山的陵墓,親自以太牢之禮祭祀漢室歷代皇帝,並暫時停止了進攻。

···

雒陽的戰事失利,牽連甚廣,尤其是河東的戰事,原本閻行還打算在春耕農忙之後,召集兵力,繼續進攻,陸續收復平陽、襄陵等地,可是雒陽淪陷,河東一地就受到了這一噩耗的衝擊,接下來若是陝縣的董軍也守不住,那河東就要直接面對討董盟軍的兵鋒了。

受此威脅之下,牛輔下令閻行暫時不得進攻,而是準備將兵力轉向南線。

而郭太的白波軍得到喘息和修整之後,很快也得知了雒陽被討董聯軍攻陷的訊息,他們大喜過望,也開始大肆召集分散各地的兵馬,準備反攻臨汾,一舉擊敗閻行的西涼兵。

形勢扭轉之下,面臨白波大軍兵鋒威脅的閻行,壓力不可謂不大。

翟郝所部原本還能夠派出輕騎,頻頻騷擾平陽、襄陵等地,可是在平陽、襄陵等地的白波大軍雲集的情況下,為了減少所部西涼騎兵的損失,閻行也不得不下令,讓翟郝的所部騎兵,撤退回臨汾。

而白波軍的騎兵斥候,則反過來,屢屢逼近到臨汾境內,勘察道路橋樑,為白波大軍的圍攻臨汾城作準備。

臨汾城,從東西方向連線絳邑和皮氏,就處在閻行新穩固的這一條防衛白波軍的汾水防線上的中節點,乃是敵我雙方必爭的兵家要地。

之前因為閻行所部攻取了臨汾,威脅到了郭太白波主力的後方,因此白波軍不得不在圍攻皮氏數月之後,遺憾撤退解圍。

現在,形勢對白波軍有利,他們也必須要先奪取臨汾城,才能夠繼續進攻皮氏、絳邑等地,以達到進軍三輔、席捲河東的目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閻行很清楚臨汾城的重要性,因此他下令曹鳶部加緊修繕臨汾城的城防,準備堅守臨汾,挫敗白波大軍的圍攻。

同時,閻行也還是派人前往安邑,向牛輔陳述這臨汾城的重要性,希望牛輔能夠派遣兵馬支援自己,防守住白波軍這一次的大規模進攻。

可惜,牛輔在得知雒陽城被孫堅帶兵攻陷,連素來少有敗績的婦翁董卓也敗在了孫堅的手下,不得不帶著敗卒,匆匆向西,往長安撤退的訊息之後,已經憂心如焚,對自己現下的處境也更加擔憂。

如今河東郡南面有孫堅兵馬的威脅,北境有白波軍的進攻,可以說是南北皆敵,左支右絀,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派兵去援助閻行防守臨汾,那一旦陝縣的董軍防守不住接下來孫堅兵馬的進攻,那身處安邑的自己就危險了。

因此,牛輔在考慮再三之後,決意不發援軍,但安慰在前方抗擊白波大軍的閻行還是有必要的,於是牛輔就派人催促河東郡府加派一批軍需輜重往絳邑而去,並派心腹之人前去告訴閻行,若是臨汾城防守不住,不妨就棄城離去,渡過汾水進行防守,只要將絳邑防線穩固住就好。

對於牛輔這種猶豫不決、不顧大局的打算,閻行也只能夠徒嘆奈何,只不過這臨汾城乃是徐晃等人帶兵浴血奮戰才艱難攻打下來了,一旦輕易放棄,日後再想要從白波軍手中重新奪過來,就不知道要再犧牲多少將士們的性命。

而且,臨汾城一旦淪陷賊手,皮氏必定也就不保,到時候,閻行耗費半年時間,苦心鞏固的汾水防線就要全盤崩潰了。

白波軍不管是進入三輔、還是席捲河東,實力都必定大漲,到時候,就真的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了。

因此,閻行決意要守住臨汾城,而白波軍,也是劍指臨汾,志在必得。

山雨欲來,風滿樓。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