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討賊安民之術,在於強兵足食。如今我觀營中甲兵已備、將士奮礪,所欠缺者,乃是安民足食!”

嚴授將他的看法說了出來後,周良笑了,嘴上雖然不置可否,但心中卻是有些不以為然,這些見識,閻行在和他們商談的時候也多次提到過,若是這個嚴師只有這點才學,那還真是徒有其表,不過是庸人之才而已。

周良又繼續發問。

“那又該如何安民足食?”

“要在屯田!”

聽到了嚴師說起了屯田之事,周良就不自覺露出了一絲戲謔的笑容,暗道這人果然胸中並無真實才學,他說的屯田,不就是己方近來在做的事情麼,這有什麼好賣弄的。

上首的閻行也是淡淡一笑,口中說道:

“先生有所不知,近來在絳邑、臨汾兩地,營中已經派遣吏士,著手屯田之事了。”

嚴師將眼光轉向了閻行。

“校尉所說的屯田,可是強佔肥田沃土,驅使黔首為牛為馬,然後搜牢歲末所得,以充軍需?”

額!

嚴師的這話說出來,著實又讓閻行有些尷尬。

屯田的事情,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卻著實困難。

首先是土地和人口從何而來,閻行眼下實力有限,只能夠透過軍隊強佔的方式,先行佔據絳邑一些肥田沃土,以及臨汾一些近城的田地,然後驅使流民丁壯及其家眷、白波軍俘虜在那些田地上耕種。

至於耕牛和種子,大半都是從白波軍的繳獲和從絳邑豪強大姓家中借來的。

制度草創,屯田大體也只是一個框架而已,有眾多地方都是有疏漏的,而且實行前期,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鄭多、黃頗都是小吏出身,負責起這屯田的事情後,也是忙的焦頭爛額,閻行只能夠透過這種強硬的手段,來支撐著屯田事情的進行。

在座的戲志才也知道閻行力主推行的屯田問題不少,比如說那些難民丁壯、白波俘虜都是為求活命、或被迫無奈,才在虎視眈眈的西涼軍士卒的監視下,開始在田地之間勞作的,田地裡的莊稼收成其實跟他們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糧食打上來之後,都是要全部充入軍中作為軍糧,為此可知田地勞作的流民、俘虜的積極性了。

其次,田地上的歸屬問題也還沒有解決,閻行讓軍隊強佔了那些田地,這種方法可以在戰時權宜使用,可卻並非長久之計,日後如何讓那些拋荒的土地有人開墾、有人精耕細作,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這個問題,閻行等人也曾思考過,但具體如何實行,還還沒有拿出一套確切的方案來。

既然這個嚴師針砭時弊,詬病他們目前的屯田制度,那戲志才也起了好奇心,想要知道這個嚴師對在河東屯田,有什麼好的建議。

於是戲志才也開始開口。

“先生既言我絳邑、臨汾兩縣屯田之弊病,卻不知可有良策以教我等?”

嚴師將目光投向了這個白麵文吏身上,緩緩開口說道:

“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闢田疇、制壇宅、勸稼穡、修樹藝、務耕織。臨汾有汾水之利,絳邑亦有澮水之便,導流通渠,澤潤萬頃,故而屯田之要,又首在水利上!”

聽到了嚴師的話後,戲志才有些詫異又看向了閻行,他記得閻行在商議推行屯田之時,也首倡修河渠水利的事情。

閻行感覺到了戲志才的眼光,他笑了笑,沒有出言,其實剛剛嚴師的這些話,都和他的心意契合。

從後世的眼光看,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農耕文明的國家,其中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是推動文明進步的物質動力,而給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提供首要的保障,就是國家的大規模水利工程。

《管子》在“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淮南鴻烈》也談到了水乃是“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建立一個帝國,治下需要有充足的自耕農,作為小農經濟的支撐,故而統治者常常會有相應的保護自耕農的措施,或為恢復生產,或為打擊豪強,但這一切,又都需要立足於精耕細作的農事根本,也就是龐大的水利工程。

這也是帝國穩固的根基。

須知中國第一個國家的誕生,就是從大規模的治水活動開始的。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導百川而入海”,櫛風沐雨,足跡踏遍中原大地,成功治理了大河,中國也由此誕生了第一個國家——夏朝。

所以,一個強大有力的國家,需要數量龐大的自耕農,而自耕農的精耕細作,又反過來,需要國家大規模水利工程保障。

這一邏輯,閻行比在場的任何人都要清晰。他也比戲志才、周良兩人更能夠理解“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闢田疇、制壇宅、勸稼穡、修樹藝、務耕織”的意思。

“通河渠、闢田疇、制壇宅”這是實行大規模屯田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那屯田的規模,就只能夠限制在“強佔肥田沃土,驅使黔首為牛為馬,然後搜牢歲末所得,以充軍需”這種徹底盤剝小農的方式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閻行一時間,心思千迴百轉,想到了很多戲志才、周良,乃至於嚴師都不會想到的問題,而在他沉思之間,嚴師也已經不願僅是在口說比劃,而是要來了筆墨紙硯,又撤去酒菜,開始在紙上描繪起他心中設想的河渠、屯田工程來。

看著嚴師在案几上奮筆疾書,閻行不僅又笑了笑,當年初次見面之時,嚴師也在案几上畫了一幅畫,道明瞭他的來歷,當時嚴師盯著自己,說出了“此乃陳倉城,城小而堅,能遏西方之金,山高水長,最是兇險,覆軍殺將,就在此地!”的話,他至今還記在心裡。

閻行看到嚴師撤去了酒菜,他乾脆也笑著起身,和戲志才、周良兩人來到了嚴師的身邊,看他在食几上畫下的屯田草圖。

從圖上看,嚴師在趕來絳邑之前,就已經親自涉足過河東一郡的山川地理,因此他對河東郡的地理形勝十分了解,沿著河東郡南北境的兩大河流,湅水和汾水的走勢,劃分出了大大小小數十塊不同的屯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