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政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說京都及其它地方的建城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光說等到各府滑車準備得齊全,正要用上這個建新城的時候。
廣陵那邊,城池都已經擴建完畢,城內的民居都建好了,在當日那場地動中損失慘重的百姓,都陸陸續續安置了進去。
當然,也不能說是官府給白提供的,畢竟,這建城,還有建房,官府除了給提供工具及兩餐飯食,人力可都是不用給工錢的。
建房是給百姓自己住的,那自己出力是正常的。而建城呢,雖說是官府的職責,可到底還是要人手的,建了還是為百姓安全的,出力也是該當的。
可一般呢,多多少少總得意思意思給一些工錢。這次擴建卻一分沒給,百姓們卻一絲意見也沒有,反倒十分踴躍,畢竟,太守說了,在擴建城池一直幹下來的,等到新居落成,那套民居,就無償分給他們。
這等於,只要幹完了建城的活計,那由官府牽頭給建的房子,就歸自家了?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普通百姓群情踴躍,就沒有不肯的,有意見的。
趙保國對於蘇太守這一手操作,還真心服氣了。
誰說人古人腦子不靈活的?這不靈活得很嗎。
這一手,玩得多妙。
其實也就提供了點兒糧食,保證給建城的工人有足夠的飯吃,其它的……等於啥也沒出,物資,物資這兒不缺,要石頭?上山開山,要木頭?上山砍唄。
官府,也就領人安排安排流程,管管別叫死多了人,其它的,還真不用多做什麼。
老百姓們,都搶著幹。
畢竟,只要出點力氣的,就能白得一套住宅,這帳,他們就覺得好划算的。
要自家建的?那材料什麼的,不得花銀子買?外頭山上是多了去,可不能白叫他們去拿,原先的山,都是各有主家的,新冒出來的,那都是官府衙門的。
所以,蘇太守這一手,才叫他們這樣趨之若鶩。
畢竟,只要自己去工地上幹活,直到城池完工,那後頭房子什麼的,雖然也要幫著建,可那些石料木料的,都是衙門出的,山上的,隨便拿。
省了多大一筆開銷?
這要自己準備建屋子,一來,還得找足夠的人手幫著,可城裡現在都忙著擴城呢,誰得空來幫你?二來,石料還得花錢銀買,現又正是緊著用的時候,衙門那邊……價錢肯定高的,而其它有主的石山林山的人家,人未必賣,畢竟,人家不靠這個吃飯。
就算賣,那肯定也是要抬價的。
所以……還是不划算的。
相較起只要花上幾個月,就能夠一文不出白得一套屋子。
雖說小是小了點兒,就個一進院落,正房兩間廂間兩間外加兩間倒座房。其實,也是不小的了,畢竟,這一間屋子還分裡外呢,小兩口能住一間,孩子們呢,女郎們一塊兒住一間,男兒們一塊擠一間,老人還能得住。
至於什麼兄弟妯娌什麼的。
這時候也沒什麼可爭的了,傻不傻,官府現在這政令,只要幹活的人,幹夠時間,就能白得一套房子,就這,還不抓緊時間趕緊去報名。
所以,當初蘇太守叫人這樣佈告了他的意思,城裡就掀起了分家的熱潮。畢竟,分了家不是一戶了,只要出個人丁,幹完了活就能得房子。
若是還守著老觀念不分的,你再出多少人丁去建城,到了還是隻得一套屋子。這對比人家分了家的,明明出的人手是一樣的,可人家就能得好幾套,一個兒子一個套都能賺出來。
不划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