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土豆就不用麻煩,直接分了,各家領回去,自己收拾,免再再佔了曬場。

十二萬是全分了的,至於城裡人的報酬,是一半麥子一半土豆,麥子還有些收尾工作要做,目前沒法兒分,就先分土豆。

分給城裡人的土豆,是不佔要分給村民們十二萬裡面的份額的,畢竟……是均產六千多,而不是剛好六千,多出來的二十幾個三百多,加起來也有近七千斤。

這七千斤本來就不打算分給村民們的,而是直接由村組織掌管,留著備用的,比如……照顧一下村裡的孤寡,還有村子裡的幹部,那為村子勞心費力,總也得有些福利不是?

再有那陶窯那裡,還十多個工人呢,那每月發糧抵工,也得從這裡面出的,所以……這多出來的餘頭,就是作這用的。

餘頭是有差不多七千的,城裡人給幹農活兒幹了四天半,按一天十斤算,四天半就四十五斤人,小麥跟土豆佔一半的,小麥目前分不下去,就先撥了土豆的份額分給他們。

那就是二十三斤,剩下份額得等小麥曬乾了,能分了再分。

到牛角山來落戶的城裡人,那人口之前是他們是沒數兒的,不過前幾天村裡組織收莊稼,猛叔他們又來了僱工換糧這一招,所以……很快就登記齊全了。

城裡人的人口數量,連吃奶的都算上,總人口有一百五十三,青壯是居多的,老弱偏少,可也沒少到哪裡去人,五十以上的老人外加十歲以下的孩子,總數就佔去六十一。

青壯是都來報名參加秋收了,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十斤份額的報酬的,有那比較拼的,爆血爆肝一樣,能拿著,可人數不多,只七八個的樣子。

普遍情況還是八九斤佔多,七斤的就比較少,再往下……就是負責送水送飯,撿麥穗的孩子們了,能拿個兩斤糧。

孩子大人都算上,幹活兒的人,有一百二十三個,按人均五斤口糧來算,四天半就是二十二點五斤。村裡要先給出一半的糧食,就是十一二兩多,取個整數十二斤。

一百二十三人,總斤數就撥出去差不多一千五百斤的土豆。

不過好在餘頭有七千,去掉一千五,那還有五千多呢,足夠留著備用的。

所以……村幹部們還真不是特別心疼,糧食又不是隻土豆一種,還好幾樣沒收呢。

主要,是等麥子曬好,把曬場騰出來。

村民們的土豆也分了,這也是按人頭分的,老弱的份額是主要勞動力的一半,分下來人均差不多是二百三十斤的樣子。

其它人家就不說了,光說趙保國家,沒老也沒弱,都是主要勞動力,趙二牛雖說不下地收莊稼,可他做脫粒機呢,誰也不能否認他對秋收的貢獻,所以分配給他的糧食,也是按主要勞動力的份額來分的。

再加趙雅湯國容趙保國三人,都是主要勞力,青壯人均斤數是二百九十一,後頭餘頭就被劃了,這不用算。他們一家四口分配到的土豆,還真是不少,差不多一千兩百斤呢。

喜歡父子倆的穿越日常請大家收藏:()父子倆的穿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