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暫時沒問題的,關鍵是……鹽。

湯國容說家裡鹽比較少了,還給兒子瞧了瞧,趙保國一看,還兩袋半呢。

“省著點兒,起碼能吃兩個月吧?”還這麼多呢,愁也愁太早了。

湯國容了聽就嗔怪他:“省得了嗎?你跟你爸口味都重,就這麼兩袋,能撐一個月不錯了。”一看就知道不是個會過日子的人,難不成要等鹽吃沒有了,才想著去弄?當然是要提前準備好了,免得到時候抓瞎。

趙保國聽了就驚訝:“兩袋得一斤呢,一個月都吃不到?”他口味再重,那也有限,鹽是來調味兒的,又不是當飯一樣吃,還能吃那麼多?

“也不是全吃的,這醃菜呀泡菜呀,還有醃肉,不都得用鹽嗎?”所以……有一半差不多都是用這上了。

兒子每每回來,總是不空手的,這不是雞就是兔子,總不能一頓吃光?都是肉呢,不得醃起來放著,等以後青黃不接了,再吃?

他就是不下山,偶爾也叫趙全勇他們,三兩天的拎上只野味兒下來,生怕家裡人吃不著犖。

這鹽,就用得更快了。

趙保國就明白了,連忙道:“正好,今兒下午我得空,家裡舂米還有古威呢,一會兒去山後頭,打點兒東西,上老鄒家換點兒。”

湯國容是放心的兒子本事的,只問:“你一人去呀?”

趙保國一琢磨:“我叫上大瑋明策一塊兒,今兒吃殺豬肉,他倆應該在家。”有段日子沒跟他們聚聚了,都忙著,也就他們上山打水時,能說上幾句話。

湯國容就道:“也成。”又叮囑他當心點兒。

趙保國就應說好。

然後再跟古威說了聲,家裡米就交給他了,再跟他爸打了個招呼就出去了。

路上還在想,小雅這孩子得緊緊皮了,一天兒天兒總不著家。

這會兒姚江倆家人,正在窯外頭地面上,忙著編籮編筐呢,這一天天事不停,籮啊筐都得要,關鍵是沒有,就得自己編。

一開始誰也不會這個,可不會得學呀,要不然東西沒地兒擱,總不能隨便擺地上。家裡男人肯定是沒空的,最先學會的,是姚奶江媽還有之前腳扭了一直在養傷的江大嫂。

別看江媽江大嫂年輕著,眼神兒好使,可論起手頭上的活計,還真沒人姚奶奶能耐。都是跟著趙家人學的,湯國容還手把手教了好幾回,姚奶奶是一學就會,江大嫂學了幾回也差不離,倒是江媽手不巧,當場學會了,看著能做,轉臉自己一編,不是這兒忘了咋弄,就是那兒了咋拐彎兒。

編個籮筐,其實真不難,關鍵是……費功夫,就三個女人,一個不咋人的,一個年紀還挺大,這速度就比較慢。

於是取水的回來了,打獵的回來了,晚上是沒辦法,光亮太低,哪怕就著火堆呢,看不清東西也沒法弄。

那就白天,午間吃飯那會兒,離下午取水隊再上山,中間有兩個鐘頭的空檔。

來來來,一家人能動的,就全跟著姚奶奶江大嫂,學做這個,人多力量大嗎。

這會兒,就正編著呢,竹筐竹籮?那想太多,附近沒有竹林,所以……都是用藤條編的,結實也是結實,就沒竹製品那樣美觀,當然了只是簡單編的,使用年限,肯定也沒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