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朝堂(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都且不說,地方上,天高皇地遠,沒有自己的心腹,那哪能放心?
是以聖人沒少調兵遣將,把地方領軍務之人,換成自己的心腹。
當然,也不能全換,可總要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插幾個上去。
軍權牢牢握在手,那就不懼地方主官敢動什麼小心思了,畢竟文人想要造反,只能憑藉嘴皮子。
要不說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呢。
所以,斬殺異人首腦那日,雖沒能料到天地突變,可他也不多慌張,畢竟各地的軍事大權,都有他心腹或全權掌握,或監督著呢。
大周忽然增加了這麼多領土,要忙的事情可不少。聖人雖不用親歷親為,可有些事情,還得他點頭,每天的摺子,拿兩個筐都裝不完。
忙得連後宮,都沒精力去了。
天天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們扯皮,為了一點兒利益,爭得紅臉脖子粗的,還都是文人呢,擼起袖管兒,哪裡還有風度?
這個大臣進言說,如今大周領土廣增,請聖人派人重新勘測大周地勢山脈,繪製輿圖。
這是緊要事,聖人直接就準了。
轉而又有另一個大臣進言說,今大周領土廣增,良田新增,為不至浪費,請聖人下旨令百姓開墾新田,以為朝庭日後多交賦稅。
這,就太早了點兒。
聖人道:“此事暫時擱置,待新輿圖繪定後,再作定奪。”
那大臣一想也是,便拱手退了回去。
還沒完,又一個大臣迫不及待的上前進言:“稟聖人知,年前地動,百年難遇,就連京都,都有五又之一的民居倒塌,由此可見地方,只怕民居損壞不在少數,百姓亦死傷慘重。望聖人廣施恩德,撥糧撥物賑我大周子民。百姓必將感激聖人之德。”
這個大臣一番話,說得那是慷慨激昂,一臉正氣十足模樣。
可在場諸人聽了,都宛如看智障一般的眼神。
合著就你忠心?就你知道憐惜百姓?
聖人對他也是無語了,為國為民之心是好,可現在提賑災之事,不嫌不合時宜嗎?可到底是老臣了,他也不能駁了他這個顏面,便道:“叢御史所言有理,待前往各洲聯絡徐牧的人手回京,就由俞愛卿領賑濟事宜。”
凡各地田祖人丁賦稅之收入、鹽酒專賣、鼓鑄的統制、平準、均輸與漕運的管理,以及各地物產的排程,國家的開支等等,都由大司農主管。
聖人這樣一說,等於是直接下令了。當下諸官員中便有個知天命的老臣出行,中氣十足的應諾:“臣謹尊聖喻。”
聖人微笑著:“叢御史可還有奏?”
叢御史是什麼人,那是搞事兒的人,御史是什麼職位呢,糾察百官,奉詔出監,或隨軍出征監察等等。
反正,領各種職責,可御史又不止一個,而叢御史呢,他的職責就是糾察百官的。換言之,就是盯著你有什麼犯錯的地方。
他的職責,就是搞事兒搞事兒再搞事兒,反正誰有空了被他抓住了,那就搞一回,不然哪有存在感。
按說叢御史,那是搞百官的。可架不住人激奮,他不僅搞百官,有時候還會搞搞聖人,從天子到百官,就沒有他不搞的。
所以他當在朝三十餘年,還真沒幾個交好的朝臣,畢竟……一個不當心,就得被他當朝搞一回,誰敢跟他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