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太守專門派了個小吏在那兒講解,務必要讓全城百姓都知道王爺的仁義之舉。

“那差爺,這上頭都說了啥呀?”因著聖人愛護百姓,多行有利民生之舉,是以上行下效,大周的官吏,多數待百姓的態度都比較溫和,所以百姓們見了也不怎麼怕,這回一見佈告欄上貼了新告示,那不識字兒,可不得就問問。

“喲,大爺您可問到點子上了。”那小吏笑著:“這可是王爺新出的政令,全為著你們想了,那好處,簡直不用提。”

那大爺就一急:“咋不用提了?不提咱們咋知道有好處沒好處?”一聽著說是政令,那肯定跟他們息息相關哪,這要不問清楚,心裡頭也太平不了。

佈告欄前的百姓們都跟這大爺的心思一樣,個個抻著脖子一個勁兒往上瞧,又不認個字兒,偏還不停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個什麼花樣來,就催那小吏:“差爺您可別賣關子了,快給大家夥兒說說。”

“是呀,到底有啥好事兒哪?”

百姓們七嘴八舌的問著,那小吏也不賣關子了,連忙把告示上的政令給他們講解一番。

頭前那大爺一聽明白,老臉都樂開了花:“這雞和蛋,真都歸咱啦?”他算算還是划算的,就忍不住笑。

那小吏道:“告示都貼出來了,那還能有假?也不想想,那可是王爺下的令,還能騙咱這升斗小民?我跟你說啊大爺,我家也領了十來只雞呢。”這雞是按人頭算的,家裡算上長輩外加幾個兄弟媳婦兒,可不就有十來只嗎。

那大爺一聽,就更放心了,這差爺自己家都領了,估計不能有假。

“對了,大家夥兒可得記清楚了。”那小吏一看這下頭反應不太對,怎麼就一個勁兒的光顧著高興說雞跟蛋都歸自家了,連忙又壓了壓手,說:“這雞跟蛋哪,那得三年後才歸自個兒,這頭三年呢,每年都供上八十隻雞蛋,這三年後才能各歸各家,可別記岔了去。”

這一提醒,大家夥兒就連忙盤算,看劃不划得來,一盤算,發現也沒吃虧,那就都高興了,本來嗎,家裡養的雞,那一年下蛋少的也能上百,那養得好的,還有一百多呢,八十隻蛋怎麼都能拿得出來。

現在可更好,官衙推廣那什麼蚯蚓養殖,還叫他們去參觀了一回,簡單得很呢,就費點兒力氣的事兒,家裡小子姑娘們都能幹,這養出來的蚯蚓,雞都愛吃著呢,估計下蛋得更勤快。

一算算覺得佔了大便宜,都樂呵著,也記王爺的好。

“差不了。”下頭就有人高興的喊:“明個兒我就領雞去。”

下面又有人問:“這雞出殼了沒?”頭一批孵出來了好叫百姓們領了去,這一次性哪能孵上上百萬只蛋,就分批來的,總有些沒趕上的領第一批的,都抻著脖子等第二批呢。

那小吏就說:“出是出了,可總得叫養兩天,爪子都沒硬呢,領家去養死了算誰的?”總得叫小雞能長上兩天,才能讓他們領回去讓母雞帶著。

“那到時候可得通知咱一聲,好早點排著隊呀,不然又沒趕上,家去就得睡院子了。”裡頭有個漢子半點不害臊,家裡事兒都往出說了。

旁邊的人都鬨笑。

“看不出來,你這麼人高馬大,還是個怕婆娘的?”

這頭一批雞出殼後,趙二牛帶著幾個徒弟學的,也都上了手,就被分散到東海及琅琊郡去了,畢竟人手不多,廣陵這邊再怎麼能,也不可能全然提供給三個郡百姓所養的雞。

所以頭一批就叫人來跟著學,學會了的,就分派到其它幾個郡去再教一回徒弟,等徒弟會了,就下放到各都各縣去教徒弟孵蛋,這樣各郡管各郡的,效率還能提高點兒。

要再拖拖,估計時間不夠,多久都沒下雨了,地裡的莊稼,都蔫黃巴巴的,想來今年的收成好不了,這還不算什麼,就算今年差了,架不住去歲收成好,百姓家裡多多少少也有些餘糧,官衙的糧倉裡可飽滿著呢,只今年一旱,還能扛得住,就怕一粒都沒得著,扛到明年就有些困難。

老百姓之所以這麼支援靖親王的政令,也是看著今年收成不妙,生怕再餓著肚子,糧食又漲價,怕餓死個人。王爺這一道政令可不就如及時雨一般了,這有了雞雞就能生蛋,蛋那也是糧食呢,回頭也能煮了叫家裡吃,沾了犖不說,也能墊墊肚子。

雖說要三年內每年都要上供八十枚,可算算他們也沒吃虧反而佔了便宜,王爺還說了,等今年災情過後才計算算上供的,他們也就不擔心自己都吃不飽,還得往衙交雞蛋了。

所以雖說今年年景不好,可城裡的氣氛還是相當好的,老百姓一出門,碰上了就問:“你家領了嗎?”

“領了。”對方就回:“家裡小子天天不錯眼盯著呢。”又說:“也是咱家住城裡頭的,還得自個花糧食喂,鄉下人可就佔便宜了,養了蚯蚓就能省糧食。”說著十分扼腕。

雖說養雞用的糧食,那也不是正經糧食,可真到糧食緊缺的時候,也是能吃的,不好吃吧,也吃不死人,就是拉粑粑困難點兒。

有那還沒領著的就說:“沒呢,頭一批沒趕上,第二批沒輪著,老孃拿著棒子攆了我半條街,等下回,我半夜就去守著,就不信了。”

領著雞就很得意了,開始顯擺自家雞養得有多好,自家兒女有多勤快,天天跑出去捉蟲割草什麼的,家裡餵雞省了不少糧云云。

說著說著話題就拐到兒女上去了。

趙二牛就一直忙著孵蛋帶徒弟,連著一個多月都沒著家,趙保國呢,也沒回去,眼看著越來越旱,他們廣陵這邊的還沒提供完呢,時間也快來不及,就很自覺的幫著去孵蛋了。

家裡頭唐妤惦記著,可男人公公都是去做正經事兒,她總不能拖後腿兒,旁邊白薇見自家奶奶人都瘦了兩分,就忍不住:“王爺也真是,什麼事兒,還非得叫老爺郎君去做呢,這一出就兩個多月,都說廣陵地界兒呢,也不見人回來一趟,把郎君他們當大禹用呢,三過家門兒而不入?”

喜歡父子倆的穿越日常請大家收藏:()父子倆的穿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