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夫子捋須點頭:“王爺所言甚合我意。”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靖王見趙保國,本是瞧在趙二牛有功的份上,及給林夫子的面子之上,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因其年紀尚小卻破有謀略。

今日一出,倒越瞧越發順眼,要說那趙鈞大字不識,能製出床駑來?想來應是此子之功,人才呀!還是個實幹型的!

今日他能研發這個,明日就能研發那個,還小小年紀,能給他大周當牛做馬好幾十年呢。

於是不由得禮賢下士,拉拉家常親近一番。

這噓寒問暖的態度,搞得趙保國都有些想歪了,這靖王不會有龍陽之好吧?笑得他『毛』骨悚然的。

想想應也不至於,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靖王如此重視林夫子,他又是林夫子的學生,真有龍陽之好,也不會使他身上來。

這樣一想便坦然了。

待去趙府取犁的人回來,靖王就帶著趙保國及林夫子還有一眾親衛隨從出了府,往城郊莊子上去。

榮侍衛長打發人去找了兩個農戶安排下去,才來稟:“王爺,林先生,我已安排妥當,現在直接去地裡耕田就行。”

靖王點點頭:“好。”

到一片田地,有兩個農戶牽著兩頭耕牛等在田坎處,榮侍衛長叫人過去吩咐兩句,並把那一具新犁帶過去,而後分別架上舊犁與新犁,兩個農戶便開始在清掃過積雪的農田裡耕地。

在牛鳴聲耕牛緩緩前進,新犁與舊犁開始翻土。

“王爺,夫子,請看。”趙保國指著田裡的耕牛說:“兩種犁同時耕田,新犁明顯比舊犁要快許多,調轉方向時也十分靈活。耕地前進時田裡的泥土也分落於兩側,這就減少了耕犁前進的阻力,無形中就增加了犁田的效率。”

兩頭耕牛一前一後很明顯,靖王與林夫子聽著趙保國的解說,不由得點點頭,雖說他們不精於農事,也能瞧出哪個更好用了。

“新犁與舊犁相比,多了犁評和犁箭,犁箭的長度決定耕地的深淺,而犁評則支配犁箭的長度。”趙保國繼續解釋:“犁評可能前後移動,推進時能使犁鏵向下便能深耕,拉回時向上就是淺耕。如此一來,農戶便能根據種植糧種的品類及田地的情況來決定耕地的深淺。”

他也照本宣科,雖說他種過地,也知道這玩意兒怎麼用,可怎麼個原理,他也是聽他爹講的。

這時兩個農戶滿臉喜悅的過來,靖王忙親自問情況。

其中一個說:“這新犁好用得很呢,不費力,就是我家婆娘,都能輕輕鬆鬆耕幾畝地呢。下頭的犁壁還能把大塊兒的土塊碎了,要用舊犁還用鋤頭再碎一回,節省了不少時間跟力氣。”說著一臉欲言又止的期望。

另一個則忍不住說:“敢問這位老爺,這種犁,在哪裡有得賣?貴是不貴?”要是能承受,他就咬咬牙買上一具,來年還能多墾幾畝地,多收些糧食。

靖王就轉臉看趙保國,成本……又不是他造的他咋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