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肅側過頭問柳如雨:“柳首席,總舶司賬面上倭島眼下有多少畝桑林?”

“崔尚書,眼下第一批秋蠶的絲可能已經運到華亭,兩年之後,倭築紫島上會有成熟桑林六十多萬畝,小桑林百萬,新桑林百萬。兩年之內生絲産量不足以供應大唐所需,但三年後總計三百萬畝以上的成熟桑林,這個生絲的産量相當驚人。”

不用柳如雨解釋,在座的就是武將都知道一畝成熟桑林代表多少生絲。

至少都是三十至四十斤鮮繭。

崔君肅直起身:“聖人,高昌必須打,從眼下算起,六個月內下高昌。”

說完後,崔君肅又對眾臣說道:“各位,不說各家有多少絲坊。大唐的絲坊民間這兩年建了許多,若是絲賤那麼結果就是工匠們沒了生路,怕是江南重鎮十數州會出亂子。所以絲綢之路必須打通,立即打通。”

眾臣都認可這話。

絲綢坊可以說是貴族、民間擁有的最高技術,最高質量,最高産量的工坊了。

若是絲綢行業受損,這不僅僅是貴族們頭疼,各州府的經濟會被嚴重影響,這事不能忍,所以打高昌是必行之路。

房玄齡這時出列,他不是直起身說話,而是走到殿中。

“聖人,太上皇。臣請一觀華原密庫名錄。”

“想都別想,連朕都沒看完詳細的名錄。”李淵直接就開口拒絕了。

房玄齡向前走兩步:“聖人,太上皇。臣請華原縣密庫以資西征,至於結算的問題讓戶部去談。”

“聖人,太上皇。”崔君肅也跳了出來:“臣以為,上次採購的軍械之中,有些軍械報價過高,臣請複審價格。”

李世民站了起來:“鬼工為上等鋼,可能煉制一百爐才初窺門徑,這算不算錢幣呢?”

“算。但戶部就算作冤大頭,也想明明白白。”

崔君肅還是想知道低價。

“朕告訴你,那橫刀的工坊成本,大約是二百至二百六十文左右。華原一個禁區,那裡命名為鬼工谷,截止今日已經為試制這種物件花了不少於兩百萬貫。朕知道,柳木又送去了一百萬貫,似乎是要求在明年五月之前,造一件朕也不懂的物件。”

大唐皇帝李世民明顯在替柳木說話。

但講的也有理。

蕭瑀起身:“聖人,崔尚書。莫說大小將軍炮,就是狼蹲小炮老夫相信給在座的任何人一百萬貫也造不出一架來,這錢花的值當。老臣有一個提議,石見銀山戶部不要了,舶司也不要了,所有産出歸華原鬼工谷,而後華原軍械以工坊成本漲兩成或三成如何?”

“臣以為合適。”崔君肅第一個表示支援。

一座銀山,那也要挖出來才算。

李世民沒回答,因為他知道柳木那鬼工谷花錢如流水,那裡在嘗試製造的任何一件東西,都足以影響大唐國運,所以對那裡的花銷不能省。

“臣再加兩座,大唐之外無論柳駙馬找到金礦還是銀礦,産出都歸鬼工谷。”蕭瑀又開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