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章節號編錯,0191重複二次,此為正確編號,並無空發章節。

————

裴世清自己都沒有把自己當人才,以一個九品小官之職出使倭島,大隋官方不記入史冊。而後又有數次往來,倭島派人來前隋,前隋都只是派自己接待,連一個中級的官員都沒有,因為隋煬帝根本就無視倭國。

柳木這漢式古禮,如此正式的古禮擺出求學的姿態,裴世清如何不呆。

反應過來之後的裴世清第一反應是,柳木別是找藉口和自己套近乎,然後求自己為他作公證人。

裴世清正準備再找說辭拒絕之時,柳木先一步開口。

“晚輩先行告辭,待過些時日有了些許空閑時間,必上門討教,介時請裴公切莫將木拒之門外。”說罷,柳木再施一禮,就這麼離開了。

這下,裴世清更懵了,完全不明白這柳木搞什麼鬼。

出了京兆府的門,柳木拿出隨身帶著的小本很是認真的記下了裴世清的名字。

裴世清是誰?

放在大唐這個時代,獨一無二,而且非常重要的人才。

放眼整個大唐,他雖然不是唯一的一人,但他是眼下能找的唯一的一個人。

大業三年,九品小官裴世清。文散階為從九品上文林郎,官職為正九品上鴻臚寺掌客。

隋煬帝就派了這麼一個小官,帶了十幾個隨從,以大隋使節的身份去了倭島。這路上走了幾個月,又在倭島住了三個月。

可以說,裴正清是這個時代唯一親自去過倭島,親眼見過倭島的人。

這如何不算人才。

柳木坐在馬車上,車夫問柳木:“郎君,接下來去那裡?”

柳木手一揮:“西市。”

此時柳木是官,站在西市門口卻也是不敢進去。

“你們二人進去,買白麻布十丈,一分為二,然後再買竹杆文房四寶,再請一個字跡公正的抄書客出來。”

柳木吩咐之後,兩個隨從應命入內。

很快,兩人就在西市內買來所要的一切,還找到兩位抄書客到這裡以供柳木選擇。而白麻布也買了雙份,就是二十丈分成了四分。

“四份也好,把這個用三寸大的字抄這布上,然後製作挑杆將這布給我掛在東西兩市門口。再兩副,一副掛在涇陽最繁華的街道,另一副掛在三原。”柳木吩咐著。

抄書客是給錢寫字,他們不管內容是什麼,只要不是反書就敢寫。

抄完後,柳木又說道:“在公證人那裡寫上,請長安父老代為鑒證。”

契約掛起來之後,西市的東坊門處立即圍了許多人,但普通平民認字的幾乎沒有人,倒是些商人認識字。

有商人出來唸完了全部的契約,看著那布幔久久不語。

“如何?”另有商人在問。

思考的這位商人回過神來:“立書為證,大有賢者之風,這位木小郎君是守信之人。”

“三原柳木!”另一位商人唸了立書人的名字。

有一個腳夫說道:“今天就有涇陽的人來採買,僅是木釵就買了兩大包,白絲帕彩絲線等物,足足裝了一馬車,是我搬運裝的貨。”

“恩。”那商人招呼過來一名得利的夥計低聲吩咐:“你到涇陽與三原打聽一下,去櫃領一百錢立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