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說完賞賜。

“謝,謝郎君。”那工匠是奴隸,重重的磕了一個頭。

他相信柳木的話,柳木的承諾是非常可信的。

曾經說過,他們這些人好好幹,每天有半斤肉。但現在每天每個人有一斤肉。

當下,這位工匠代表工坊的人決心:“我等願改為一日三班。”

“打鐵是辛苦活。時間久了體力不足,也打不出好鋼來。至於三班,將來再說。眼下依四班這規矩,用心作,作好鐵。”

“是。”

李淵這時說道:“就用剛才那一爐的鋼水,你為朕打一把刀出來,短刀。朕不急,三五天時間不算長。朕要看看你的手藝。”

“謝,謝聖人。”那工匠感動的不得了。

能為大唐皇帝打一把短刀,作為奴隸來說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也讓旁邊的人羨慕。

出了鋼坊,李淵滿臉的笑意:“很好,非常好。朕相信你所說五千石鐵的話,現在看來,這裡好好建造,年一萬石鋼也不是問題。”

整個唐朝,最巔峰的鋼産量是五千噸。

五千噸相當於十萬石鋼。

柳木這裡已經讓李淵驚訝,確實可以一年産十萬石鋼。

可誰也沒有柳木更明白,柳木知道後世的可以直接把礦石變成鋼,而且一爐就有二三百噸,這裡一噸事實上只有不到二百公斤,百分之一的産量。

而且人力消耗是巨大的。

工坊內的就有上百人,外面還有砸礦石的,煉焦的,負責長石的。這還不算挖煤的,挖長石,運輸的種種。一萬多人就在這裡忙碌的,十萬石這個數字柳木頭一次出現信心不足。

無奈,大機器工業時代與全人力時代當真沒辦法比較。

但,大唐皇帝李淵是滿意的。

離開鋼坊,柳木請大唐皇帝李淵坐上軟轎,這裡距離柳木建的那個所謂的離宮,至少還要走一天的時間。

當晚,在一處山谷臨時紮營休息的時候,柳木來到李淵所在帳篷。

“聖人,這鋼坊您要派個更大的官來管嗎?”

“為什麼要再派一個更大的官來呢?”李淵問道。

“因為,私自制甲都要流放三千裡,這鋼坊臣不想要了。”柳木自稱臣,因為他已經是官了。

李淵在想,柳木這是以退為進,還是真的怕這鋼坊給自己找麻煩呢。

最終,李淵還是說道:“朕不要。你每年上交三萬石鋼就足夠,其餘的再議。”李淵拒絕了柳木的提議。末了,李淵還補充了一句:“這是聖令,不可違。”

“是。”

李淵又對柳木說道:“朕以為,你遠離長安的好。”

“臣謝聖人。”柳木也想著跑的遠遠的,最好帶著幾萬人去海南島。

眼下身份挑明後,在太子府與秦王府這個漩渦之中,柳木感覺很麻煩。

正當柳木準備說,自己打算去萊州,誰想李淵又說道:“雖然朕以為,你遠離長安是好事,但你卻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