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吹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二十年前的一個風雪之夜,襁褓中的他被人放在雷音寺的宗門牌坊下。如果不是雷音寺長老郭成剛好從那經過,世上就會少了一位武學奇才,多了一縷無知亡魂。

郭成那晚剛完成一單宗門任務,美滋滋地喝著酒回山,結果在風雪中聽到了嬰兒的哭聲。不知怎的,郭成覺得和這個被遺棄的小孩很有眼緣,於是抱養了他,併為他取名吹雪,以紀念他重獲新生的那一夜。

有好事者問郭成,為什麼要為他取姓為雨而不是風呢?風吹雪,這才更像當夜的情景啊。

抱著酒罈子的郭成醉眼惺忪,打了個酒嗝,說出一句不知所以的話來,“當時我看著這個小孩的眼睛,心裡忽然有個感覺,覺得拋棄他的那個人更可憐,一定是哭得淚如雨下。”

郭成孤家寡人一個,是雷音寺出了名的酒鬼。他剛開始想著等過完第一個冬天就把雨吹雪送下山,送給合適的普通人家算了。

可能兩人命中註定有羈絆,雨吹雪跟著他不哭不鬧,十分乖巧。他也好歹算是個江湖大派的長老,地位尚可,也不缺物資。在普通弟子家屬裡找了個奶媽,幫襯著把雨吹雪拉扯到三四歲。

兩人也有了父子般的感情,自然不會再送人。

郭成便用心培養雨吹雪。買來不少珍貴藥材,每天熬成藥湯給雨吹雪浸泡筋骨。又不惜損耗自己的真氣,每日裡為雨吹雪拓展經脈。

他的畢生所學當然也是傾囊相授。

雨吹雪也顯示出在習武之道的天賦,六歲就開始修習降魔棍法,七歲就練到大成。

只是他沉迷武道,性格有些孤僻。門派中人背地裡都叫他武痴。

同門的一些世家子弟瞧不起他的身世,掌門嫡系的弟子妒忌他的天分。於是在平時的同輩切磋、門派考評中常常有人下黑手對付他。

雨吹雪為了不給義父郭成添麻煩,特地修習雷音寺那門防禦最強的伏魔功。這門功夫專練捱打,門派中那些自詡天才的優秀弟子都不愛學這個。雨吹雪卻甘之如飴,很快就練到圓滿境界。

從此在與同門的交手中,雨吹雪都是防守為主,對手怎麼發狠或耍手段打他,他也安然受之不懼不惱,每次稍稍贏上一招半式就退出戰鬥,不至於讓那些人太過難堪。

只是即便如此,他在宗門內也是漸漸被孤立起來。

當然,雨吹雪也不將這些放在心上。他的人生目標是追求武道的最高境界。

雷音寺有一座玲瓏塔。塔分九層,每一層都有宗門高手鎮守。凡是雷音寺弟子都可以去挑戰,難度也是由低到高。按照雷音寺的門派規定,在二十歲前打通九層的弟子,可以立即成為嫡傳弟子,從此由宗門大力培養。

雨吹雪十九歲就打通關了。

他搶這個嫡傳弟子名額,不但是為了減輕郭成的負擔,爭取自己在武道更大的進步,還為了他心中一個狂熱的想法。

他要成為“大夏之光”第一名!

“大夏之光”爭霸賽是朝廷每隔十年舉辦一次的比賽,限定為八大門派嫡傳弟子才可以參加。前三名將會獲得夏皇召見,和賞賜大量有助於武道修行的奇珍異寶。

上一屆的冠軍是木龍山的毛英奇。

她技驚四座,大放異彩。長刀所向,無人敢攖其鋒。無論是真氣功力還是武道意境都碾壓同一屆的對手。

她的拳頭尤其霸道,投降慢點的都會被打成豬頭。

才十六歲的年紀,就呈現出無敵之姿。

從此木龍山大師姐的威名響徹天下,與她交過手的人聞之色變。

雨吹雪將她視為偶像。

他暗暗下決心要在下一屆“大夏之光”爭霸賽上拔得頭籌。

因為他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他是大夏之光,而不是什麼可以隨便丟棄的垃圾!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他加倍努力於武道的學習上。除了與郭成還有一些感情交流外,他對別的人和事漠不關心。

他沒有朋友。

他覺得自己不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