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農村人大多都起的早,連上街趕集買東西都是乘早,像是生怕別人把好東西都買走了似得。今天恰逢農忙結束,又是高初中學生放假的日子,街上一下子就有些人滿為患。

只是短短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等張家三兄弟,從大姐那邊離開,再回到街上的時候,街上的人流量已經達到了‘接踵摩肩’的地步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肉攤,擠進去一看,豬肉居然只剩下不到一半了。照這個速度,恐怕等他們找到第二個的時候,最多也只剩下邊角料了。不敢繼續去找下一個肉攤,張瑾看了看攤上豬肉的情況,趕緊動手買了。

張外爺一向很講究生活,再加上他平時給人看病,就算是收費低,也是有閒錢的,雖談不上頓頓吃肉,但三天一次卻是必須的。

就拿今日早上來說,離開的時候張外爺還特意交代,如果遇到好的肉,就多買點。現在天氣轉涼,也不怕肉多放壞,但是以後再想上街,就得頂著老北風起早才能買到肉,上街一次不容易。不如一次多買點,以後也好少趕幾次集。

在張瑾遲疑的功夫,又有好幾位把十幾斤肉割走了。輪到他的時候,剛好是靠近中排的部分,按照他們這邊必須連骨帶肉買的情況,這個部分隨便一刀下去也是三四斤的量。

一般若是自己家裡吃肉,遇到這裡就會糾結半天。因為大家都不想買那麼多。要是剛好屠夫生意不好,可能會照顧你,把排骨和肉分開。生意好的話,那你就只能買邊角料了。

張瑾今天倒是不用糾結,因為張外爺交代了要多買,再說這個部位的五花肉也比別的地方好。連骨帶肉下來,他還能分成兩個菜用來待客。

只是兩根排骨的話用來燉菜似乎有些少,三根排骨的話,後面的肉又有些多,割下來少說也有七八斤了。糾結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屠夫看不下去,跟他說可以多給他砍一根排骨,少砍一些肉。

這年頭喜歡吃排骨的可不多,農村人都喜歡油水多的,排骨差不多都是當搭頭賣的。張瑾能多買走一根排骨,後面只想買肉的,也會痛快點。

一刀砍下來最後一共是六斤多點,由於最近農忙完畢,賣豬的人家比較多,豬肉價格降低了幾毛錢,差不多是三塊八一斤,六斤多的肉,摸去零頭一共也就二十二塊錢。

張瑾本想講價的,但看屠夫那模樣,最終沒開口。先結了肉錢,才看向肉攤上其他的東西。

“豬肝怎麼賣?沒有豬頭了嗎?”

那老闆聽說要豬頭,就抬頭奇怪打量了張瑾一眼,然後看向他背後的張君寶和張文豪,問道:“你們是張神醫家的吧?”

“……”張瑾不說話,只是默默的注視著對方。

那屠夫看著,忽然就笑了起來:“你小子一定就是張老二家的老二了。我聽我兒子說過,高材生啊,哈哈!一看就是個精明的!豬頭今兒個是沒有了,一大早就被人拿走了,三家都沒有。是給你外爺買的吧?我知道老爺子喜歡這個。你要是要,下集我給你留著,讓你爹過來拿。豬肝也不多了,這點還能炒一盤,不值錢的,送給你算了。當時剛才的添頭。這豬雜碎你要嗎?這一大掛我算你三塊錢。”

屠夫既然認識他外爺,張瑾就知道這人說得絕對不會假。只是豬頭肉沒買到,他可以想象外爺知道後的失望,,家裡的大人都喜歡吃豬頭肉下酒。

沒辦法最後花了三塊錢買下了豬下水。這東西做好了,外爺也喜歡。

買了肉,轉身就趕緊去買魚。只是沒想到的是今天魚也賣的快,魚販子那邊都已經在收攤子了,還好多人都在惋惜沒買到。

旁邊倒是還有一位端著盆蹲在一邊的,據說是自己釣的,可是一看那盆裡一條至少五六斤的鯉魚和一條四五斤的黑魚。很多人都轉身走人了。沒辦法魚太大了,就算比肉便宜了一半價錢,可那個頭買下來真不如去買幾斤肉了。

而且因為是釣的,魚已經有些半死不活了。這要提回去絕對是死的不能再死。

張瑾兄弟幾個站在那邊糾結,按照他們這邊的風俗,家裡來了客,桌上要是沒魚只有肉,不說菜色會顯得單調,也會顯得主人家很摳門。

“老二,要不我們買一條讓老闆殺了,再買包鹽醃一下?”張君寶給出了主意。

一邊的小販聞言也摻合道:“小夥子,我這魚現在還是活的,殺出來絕對新鮮。你看,要是你兩條魚都要是話,我給你算兩塊錢一斤行嗎?不說我這鯉魚平時都是三塊錢一斤,我這黑魚到過年的時候也得買個四五塊。”

不管什麼時候,市場上的鯉魚和黑魚價格都是絕對高於鰱魚之類的。這老闆之前和旁邊魚販子一樣,鯉魚賣三塊錢一斤,黑魚四塊錢一斤,結果別人一問就轉身走人。後來降價兩塊五塊錢一斤,也多是問問價調過頭就去買魚販子的魚了。

這位一看就是沒怎麼做過生意的,本來想得也是把魚賣了再去買點肉的,眼看著魚販子的魚都買完了,只能再降價。要不再等賣不出去,或者賣出去了,賣肉的肉賣也要完了,那他就白忙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這魚都快死了還想兩塊錢一斤?人家剛剛那魚才□□毛錢一斤。”張文豪撇嘴。

小販一臉苦笑道:“這魚和魚不一樣啊,那鰱魚是便宜,可他全是刺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