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書店(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章:
張瑾運氣不錯,剛下了張爸爸的摩托車,就有一輛馬上要啟動去縣裡的公交,並且人還不是很多,呃,至少能擠上去。對於鄉鎮的學生來說,每到上學的時候,乘坐公交你就不要想有座位,能上車就是好的,要不然你就得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等,且還不知道下一班能不能擠上。
站了一路的公交,在張瑾感覺自己的腿腳已經有點僵硬的不是自己的時候,終於到了學校所在的站臺。下車瞅見街邊商店裡的時間,發現居然比平時早了一個小時。這可真是很難得啊。
要知道以前的時候,但凡是放假開學,除非你早上就出發,要不然,下午的時候,就是一點鐘從家裡出來,沒有四五點也是到了不學校的。
想到今天晚上不用上自習,揹包裡的紅燒肉和菜,也在車上的時候,因為實在太擁擠,怕被擠壞了,被他放進了空間,剛剛下車的時候檢視並沒少,這會兒倒是也不急著回宿舍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從車站到他所在的男生宿舍,實在是太遠了,一個來回就是半個多小時,有那麼點時間,他還不如趕緊去音響店裡找本好看的書,佔個好位置好好的享受一下。
東陽縣的第六中學,原名又叫實現中學,是包括整個北津市在內的第一所包含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校。每次放假歸來,人流量都是最多的。
而98年這會兒,作為一個二三線的地級城市的縣城,網咖還沒流行起來,遊戲廳也只針對那些所謂‘壞學生’,檯球室什麼的,就更不是‘好學生’應該去得了!於是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的學生們,出入場所最多的就是能夠借閱到各種雜書以及,能看場電影的音響圖書店了。
張瑾所知道的那家音像店,是附近包含了圖書和音響一起的最大的書店,分音像店和圖書店兩部分。
以往,但凡是放假裡面都是人滿為患的,小學生除外。當然,也有個別高年級的小學生是另類的。
不過最多的還是初中高中的男生女生,他們或者在這邊租碟子看香港電影,或者借書回學校看,或者不想花錢,拿一本蹲牆角看等等。
因為附近這樣的場所不多,一般情況下,不去早的話,別說去找一本好看的書,就是想順利的走進去也難。
當然,受外爺的影響,張瑾看書是比較喜歡看名著的,就算不是名著,那也一定是作者文筆很牛的哪種。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書在書店是最少人借閱的,像封神演義,像西遊記,大家都知道好看,但不一定誰都喜歡花時間去研究那裡面的些許文言古意。
只是想要借閱的書是沒人和他搶,無奈書店人太多,某人又沒有太多錢給押金,所以也是很難得有機會看到書的。
這回比平時早了一個多小時,張瑾自然是馬不停蹄的去書店看看,要是人少,他就幸運了。
或許是剛剛放大長假結束,很多人還沒從自由中恢復過來,所以到書店的時候,書店裡除了幾個看電影的,看書的並沒幾個人。
看了眼書店牆上掛的大鐘,下午三點零五分,距離晚上十一點宿舍關門至少八個小時的看書時間。
八個小時,那可真不少啊!張瑾挺了挺胸膛,邁步走了進去。來這書店次數多了,和老闆也算是半個熟人,知道蹭書的話,你最多能蹭半個小時,老闆就會趕人,但是你要是給錢在這裡閱讀,那麼老闆還會給你提供一個凳子,甚至到了飯點,還會幫忙給點餐。
張瑾不想浪費時間,面子也薄,被人趕的話那多丟人!於是進門的時候很豪氣的給了店老闆五毛錢就走了進去。
這邊的借書,通常情況下,一本書一天的借閱也就兩毛錢,當然,那是在你有押金並且帶走準備長期看,還至少三天以上的情況下,當場閱讀的話,會貴一點,差不多就相當於一天三毛錢。
張瑾給的五毛錢,等他離開的時候老闆會退還他兩毛。
人少,張瑾拿了書後,就搬著凳,找了個不會被看音響的人影響,又光線明亮,晚上還剛好坐在燈下面的‘寶座’,便低著頭認真的看了起來。
張瑾看書不同於很多人看小說時的一目十行,恨不得三分鐘就把一本小說看完。其實看完之後也就大概知道這小說講了點什麼,其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筆精華什麼的,一點沒感覺出來。
他看書總是一字一句的看,遇到不認識,或者覺得意境很美的,還喜歡用筆記下來。然後回去再好好的閱讀推敲。這一點自然也是受到張外爺的影響,畢竟看古醫書,你要是一目十行,那基本上就跟看有字天書一樣,有看沒懂,必須一字一句的推銷,你才能明白其意思,有時候甚至你還必須看繁體字的書,才能明白醫書本身到底在講解什麼。
就跟大師們閱讀黃帝內經一樣。甚至據說很多古醫書,還是一個人一種解讀,得天獨厚的人,往往就是因為與眾不同的解讀而比別人高出一籌,進而成為神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瑾因為從小被外爺壓榨,心底裡有那麼點叛逆,就算每次回家都會看醫書,也基本上不會有自己將來會成為神醫的想法。雖然現在他還沒想好將來要做什麼,但總之他覺得自己不會當醫生,對於已經學會的也就最多知道哪種病,需要吃什麼藥,那藥要怎麼做才能對病情更加有效等等。
不過,借看從小看醫書的光,張瑾在文學方面的理解強於其他人。至少初高中後的關於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考試,他是從來沒在這上面丟過分的。
張瑾這次看的這本書是《山海經》,其實這書他外爺那邊也有,還是全套的古版。但是每次在家的時候,光看醫書都沒時間,更別說這種‘雜書’了!
這本山海經的外皮有些舊,可能是老闆在哪個舊書攤上淘來的。裡面也沒有現在已經有的一些新版文字下的註釋,不過這書的文言相比古醫書的的語言,那簡直不要太簡單了,在張瑾眼裡就跟看白話的童話故事似得。
低頭看了約莫一個小時,張瑾覺得脖子有點酸,抬頭想搖晃兩下,卻對上一雙好奇的眼睛。
“呵呵,這書你看得懂?”問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店的老闆,一個看上去三十多歲,從外表看很是邋遢的青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