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面對這麼多的“巧合”,老文也按捺不住了。
人能和人鬥,但是不能和天鬥,老夫還是順天應人吧!
既然發現了王寧安和王莽是如此相似,那麼如何篡位奪權,也就顯而易見了。
王莽當過安漢公,接著出任宰衡,執掌朝政大權。
王寧安以軍功起家,封爵西涼王,接著擔任首相。
再度出山,晉位秦王,繼續擔任首相。
可以說,前兩步已經邁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成為“假皇帝”。
老文思索了一下,還是按照王莽的策略來。
在掌握大權之後,讖緯禪讓之說盛行,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等等。
對於獻符命的人,王莽都給予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經過一輪一輪的造勢,終於時機成熟,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成為了新朝皇帝。
有榜樣在,照方抓藥就行了。
只不過王莽篡位,用的是讖緯迷信這一套,顯然在大宋是行不通的,畢竟多年的教化下來,大宋百姓的文化程度是歷代之冠,一些鬼把戲騙不了人,只能成為笑料。
老文思索之後,決定還是主打有德者居之的旗號。
王寧安做了這麼多事情,有那麼多功績,全都是實打實,擺在那裡。他的根基可比王莽深多了,宣傳起來也容易。
動員報紙,發動學者,寫文章,大加贊美,把王寧安捧成活著的聖賢。
光是這樣還不夠,老文覺得應該充分發動民心,製造眾望所歸的態勢。
而最能發動民心的就是議政會議。
他和兒子文及甫商量之後,立刻動作起來。
先召集一些親近的議政卿,共同商量措施,大家夥湊在一起,互相交流之後,還真別說,他們拿出了很靠譜兒的辦法。
議政卿來自各地各行業,那就索性回去,召集各省的有志之士,一同上萬言書,到街上宣揚,請求秦王順應民意,登基稱帝,要求趙宋皇室,順天應人,把龍椅交出來。
他們經過商討,決定將自己的團體命名為“請願團”。
要在各行省組建分團,同時,商人,市民,學者,學生,報界,軍界,僧人……全都要出來,共同情願,擁戴秦王登基!
還真別說,老文的名望太大,世上的投機分子也太多了。
當請願團的旗號打出去,立刻得到了響應。
不到十天的時間,光是西京,就出現了100多個請願團,最大的有一萬多人,小的也有上百人,天天在街上,衙門口,各個酒坊茶肆,招搖吶喊,熱鬧非凡。
而且請願團就像瘟疫似的,快速蔓延。
開封的張方平見文彥博又搶了先手,頓時暴跳如雷。
老夫才是替秦王搖旗吶喊的第一人,以後排淩煙閣的時候,你文寬夫可不能爬到我的上頭去!
不用說,張方平也立刻動作起來。
洛陽那邊,官場還算平靜,沒跟著起鬨,可開封不行,這裡聚集了太多落魄官僚,他們過去都恨王寧安入骨,但現在一見風向如此,他們也顧不上恨了,一個個跳出來,拿著家財,僱傭人手,實在找不到,就把家人也拉出來,滿世界亂竄,爭先恐後,生怕趕不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