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劉協這麼一弄,就相當於在趙風與劉和之間,埋下了一顆互不信任的種子。

劉協要做的,就只是等種子發芽而已。

這就是選擇時機的問題。

如果等趙風大敗匈奴,然後攜大勝之姿返回元氏後。

天子在敕封劉和為幽州牧,那給劉和的感覺,就是天子面對趙風,也要妥協。

而趙風現在才剛剛出征,一場大戰沒打,戰局會如何,誰也說不清。

雖然看上去,天子好像是在極力拉攏趙風。

戰事還沒結果,就同意了趙風的表文。

但實際上,也是讓趙風開始分心幽州的局勢。

天子最希望的,就是劉和能給趙風製造一些麻煩,然後讓趙風此戰不勝。

一但趙風戰敗,匈奴人是不會跟趙風講客氣的。

一場廝殺下來,十三萬大軍能撤回五萬大軍,就算不錯的結果了。

而以趙風目前的治地範圍,五萬大軍根本無法鎮守所有的地方。

那麼劉和、張燕等人,就都會有可趁之機。

這就是政治!

看上去是在妥協,實際上暗含刀鋒。

當然,政治也需要軍隊來執行。

沒有大軍,單憑政治,也會顯得蒼白無力。

就像劉協要是沒有大軍來穩固自己的皇權,劉和也不敢隨便與趙風翻臉一樣。

但就算劉和不敢隨便翻臉,也不代表他不會翻臉。

所以趙風始終都會提防劉和。

這就會讓趙風分心。

當然,實際情況是,趙風原本就在提防劉和。

劉協以為,趙風與劉和之間,只是一種盟友關系。

而實際上,趙風是暗中掌控幽州的。

只是這種暗中掌控,自然沒有直接掌控幽州來的更讓人放心。

三天後。

趙風率領大軍,從上黨郡陭氏,來到了河東郡端氏。

也就是王平暫時駐紮的地方。

到了這裡,各路大軍的戰報,也紛紛送達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