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少了。

如果加上民夫、輔兵什麼的,估計在十萬上下。

而趙風派三萬左右的大軍,前去試探,應該可以試探出一些情報。

畢竟可戰之兵,也就五萬左右。

當然,如果三萬大軍,沒試探出來,趙風還可以繼續增兵試探。

只是,趙風這邊還能繼續調派計程車兵,也不多了。

除非能得到渤海郡肯定的訊息,劉備已經率兵離去。

不然,駐守在安平國的毛嘉所部,趙風就不會輕易調動了。

畢竟,駐守在安平國的毛嘉所部,就是為了提防劉備和公孫瓚的。

如今公孫瓚暫時騰不出手,那提防的自然就是劉備了。

如果劉備也走了。

趙風不但可以憑白得到渤海郡,還能把毛嘉的部曲,也調動起來。

當然,趙風為了不打破,現在與公孫瓚的局面。

在沒有完全解決袁紹前,趙風也不打算派兵,進駐渤海郡。

趙風如果進駐渤海郡,除了地盤擴大一些,每年糧食賦稅,會增多一些,也就沒有其他好處了。

不然好處少,壞處卻更多。

比如,趙風佔據渤海郡,就完全切斷了幽州和青州的陸地交界地。

那麼公孫瓚與張燕,在青州的戰鬥,可能會因為趙風的截斷,而提早結束。

另外,趙風以後,就需要單獨面對公孫瓚了。

這可不是趙風願意看到的。

畢竟這樣一來,公孫瓚的敵人,就只有自己一個。

而自己的敵人,那就多了去了。

所以趙風,最多隻是讓趙雲名義上去接管渤海郡,但不會駐兵。

至於糧食賦稅,趙風只會負責徵收,但不會運到癭陶去。

也就是說,渤海郡的糧食,只會囤積在渤海郡,當糧食達到一定的數量。

自然會引得,公孫瓚和張燕,的覬覦之心。

其實,河間國如果不是有河間王,趙風也是準備這樣去處理的。

當然,雖然沒有完全這麼去處理。

但趙風依然沒有派兵,進駐河間國。

其用意,也是差不多的。

順便還把河間國,當作戰事緩沖地帶。

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