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聽後,沉吟良久,感慨道:“前面那句話,好理解。”

“六韜有言。”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郭嘉略作停頓:“但後面一句話,就不太好理解了。”

“什麼叫劉漢沒了,不代表漢朝就沒了?”

“莫非趙刺史準備取而代之之後,依然以‘漢’為國號嗎?”

趙風這就尷尬了,因為自己根本沒仔細去看過六韜。

沒想到這麼早,就有人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為了避免尷尬,趙風不在繼續那個話題,笑道:“有何不可?”

郭嘉搖了搖頭:“自然不可!”

“自古以來,國號都是有特定的取義。”

“一是,根據發跡的地方定國號。”

“二是,根據所封爵名定國號。”

“三是,根據發跡地的特産定國號。”

“四是,根據讖語或文義定國號。”

“這些暫且不談。”

“如果趙刺史,依然以‘漢’為國號,趙刺史有想過,‘漢’這個國號會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嗎?”

對於國號的取義,趙風沒什麼瞭解。

但趙風知道,同一件事,有利就會有弊。

只是權衡利弊之後,才會去考慮做與不做。

以‘漢’為國號,好處很多,當然壞處也不少。

看看劉備,他一個姓劉的,都是以蜀為國號,號稱蜀漢。

就是為了拋去對他的不利,從而得到更多的利!

趙風罷了罷手:“此時談國號這個問題,還為時尚早。”

“還是先談談眼前的問題吧。”

“我們該如何防止,呂布會趁機對我們發起進攻!”

郭嘉沉吟了一下:“人心最是難測。”

“所以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只能提高警惕,以防範為主。”

趙風對郭嘉的這個說法,不太滿意:“此事也不急於一時。”

“奉孝可以回去好好想想。”

“即便最終還是要以防範為主,也要考慮到具體的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