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

果然,所有的縣兵全部回營。

雖然都是住的帳篷。

不過也沒人鬧什麼意見。

其中有多少人,是抱著住一晚就走的想法,就無從得知了。

不過,一切等待明日,就都會知曉。

這一天中,田家的各個店鋪。

也都開始了交接。

雖然地契,還沒有交給趙風。

不過,他們也是準備第二天就離開的了。

趙風派人接手過店鋪,就直接關門了。

外面掛著停業整頓的牌子。

十家店鋪裡。

有三家,是直接複制真定的醉仙樓,名字也叫醉仙樓。

地理位置也差不多。

也是一家主賣炒菜,一家是包子、饅頭,一家是油條、米粉的佈局。

有兩家,在東、西城區,分別開設了一家賣饅頭、包子的鋪子。

有兩家,在南、北城區,分別開設了一家賣油條、米粉的鋪子。

最後三家,一家賣布匹,這些布匹都是夏侯家送的。

另外兩家是糧店,不賣糧。

只負責收糧和換糧。

換糧就是用去了殼的五穀,換沒有去殼的糧食。

有專門的大小鬥來衡量,童叟無欺。

只要衡量的大小鬥,沒有問題。

趙風就不擔心沒人換。

因為去殼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

對於世家之人來說,花費了人力、物力,把五穀去了殼。

得到的可食用糧食,跟趙風交換所得的糧食,重量是一樣的。

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去費力不討好呢?

世家之人,包括在世家做雜役的人。

是不會吃那些,在去殼過程中,被碾碎的碎米。

這些東西都是下等人吃的。

也就是佃戶之類的人吃的。

一般年景好的豐年,特別碎的碎米,連農民自身也不會吃。

災年是沒辦法,只要能吃,什麼都吃。

這些碎米,對於趙風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小麥是直接磨成粉末,製作成包子、饅頭、油條。

慄米則是直接磨成粉末,製作成米粉。

以後可能還會分出河粉、米粉等各種粉類。

人工舂米去殼,大約是六成完好的糧食,三成半的碎掉的糧食,半成無法去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