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間問題,那些大坑只是用來取土堆砌圍牆的。

坑底沒有做其他工藝。

水流逝、蒸發了也正常。

不過,就算大坑裡的水流逝了,也是在這片土地下。

日後只需在坑底加些工藝,減少漏水,就可以熬過夏天。

而且這些大坑,以後還有其他作用。

至於四千石的穀物。

趙風心裡默默計算了下。

十裡為一亭。

一裡是三百步。

一小畝地,是一百步。

一大畝地,是二百四十步。

畝是面積。

不是算邊長走一百步。

東漢沒有乘法。

一畝地,是可以走一百步。

如果按正方形來算,就是沿邊走十步。

一步差不多一米四。

一條邊就是十四米。

一小畝地,就是十四米乘以十四米,大約一百九十六平米。

一大畝地,大約是四百七十平米。

一小畝地,平均産糧大約是三石左右。

東漢的計量單位是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之前趙風就自己大概稱量過。

一石的糧食,大約是後世的二十公斤的樣子,也就是四十斤。

換算下來,就是一小畝産糧,一百二十斤。

東漢的一小畝加一大畝,跟後世的一畝相當。

也就是用後世的一畝來算,畝産不到三百六十斤。

這還算是豐收年。

沒有各種災害。

要是有個水災、旱災、蟲災什麼的,收獲就會更少。

後世一般畝産大約是五百到八百斤。

也就是說,現在的耕種水平,比後世差了一倍多。

趙風點頭道:“四千石慄米,不錯,不錯!”

“除去賦稅和雜稅,也有兩千四百餘石!”

然後趙風又在心裡默默的計算了起來。

常規一個亭,一般是四百到六百人。

按四百人算,人均可得到六石。

按六百人算,人均可得到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