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件事,蘇錦笑滿心好奇想要去聽一聽,但被蘇錦夏給拉著直接去了徐氏家中。

到了她家中,楊小秀才也在。

只不過在屋裡看書,見兩人來了,就出來陪她倆說話。

“子航哥聽說大青山的事了嗎?”

想到路上聽到村民們討論的事情,蘇錦夏問到楊子航。

而楊子航聽蘇錦夏這麼問,皺了皺眉頭,看了蘇錦夏一眼,又回過頭去,道:“聽說了,朝廷的軍隊已經穩住了烏爾汗大軍。手裡現在兵力充足,年前戰亂,北邊鬧匪患鬧得太厲害,朝廷就派了兵下來。”

“下大雨的那天,朝廷派下的兵趁其不備,一鍋端了大青山裡的山匪,通告今天一早就已經在鎮上貼了出來。”

楊子航不愧是秀才,訊息就是比別人靈通。

在路上,蘇錦夏只聽村民們說,官兵剿了大青山的山匪。

可不知緣由。

現在到了楊小秀才這裡,山匪被剿的前因後果全都有了。

“山匪被剿是好事,那日後咱們每天生活,也不用如此提心吊膽了。”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上一次山匪的突然襲擊,到現在村子裡的生氣還沒有緩解過來。

這山匪被剿了,自然讓大家夥兒都舒了一口氣。

“你說的沒錯,這山匪早就該被剿了。這不,皇恩浩蕩,咱們的皇帝是個明君。”

聽蘇錦夏這麼說,徐氏笑了笑,接過話來,說道。

一臉的激動和感激。

見她這樣,蘇錦夏淡淡的笑了笑,因為皇恩浩不浩蕩,好像並與她無關。

和徐氏約定好了,明天一早去鎮上。

蘇錦夏和蘇錦笑就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紅日東升,踏著這晨光,蘇錦夏、徐氏、蘇雲康三人乘著驢車朝著東安縣駛去。

去東安縣是蘇錦夏一時興起。

這石磨,青山鎮也可以買到,但是想著這豆子生意,蘇錦夏才提議去縣裡。

畢竟這東安縣比青山鎮高一個等級,糧店也多。

他們也能有多想選擇,以便為更遠的將來做打算。

“縣裡我不熟,只去過一次而已。”

路上蘇錦夏問到蘇雲康縣裡的情況,但是蘇雲康搖了搖頭,說自己沒有去過。

而徐氏聽蘇錦夏問,又見她聽了蘇雲康的回答後,把視線轉移到她的身上。

徐氏見此,輕聲回了一句。

“我們先打聽著四處轉轉,今天辦不成,咱們明天再來,這事急不得。”

聽柳氏的回答,蘇錦夏笑了笑,安慰著兩人。

實則,她聽了徐氏的答複後,心裡卻是在打鼓。

前世,她出生在神農世家,家族教她行醫,也教了經商。

但是家族裡教的經商,只是理論上的內容。

再者,身為神農世家的人,和別人做生意,一般人家都會買他們一個面子。

所以做起生意來還是很容易的。

但是時到今日,做這麼大的生意,蘇錦夏就有些擔心了。

自然,這個擔心,並不是她害怕,而是她沒和古人談過生意,不知道他們的處事方式。

可擔心歸擔心,這生意還是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