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沒有意見,下一個!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髮

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她

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

可當初的我是那麼快樂

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

林凡還記得,前世,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上,有過這麼一個題目。

題目是這樣的:

農民工版《春天裡》為何走紅"?網友認為“歌曲折射中國人的夢想和現實"、“奮鬥改變命運的精神讓人感動",文學者們認為他們展現了中國最真摯、最坦誠的靈魂,凸顯了中國“沉默的大多數”的普通人內心世界的豐富和美好的夢想。上述文化現象啟示我們_)

1)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

2)文化創新要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只有草根文化才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4)文化創新必須以網路等大眾傳媒為依託

a.2)3)b.1)4)c.1)2)d.3)4)

你們是不是想知道答案是什麼,實際上答案是什麼不重要。

好吧,如果有人對答案好奇,那我說一句,答案是c,不謝。

現在說回正事。

這麼一個價值觀正確,情感也正確的節目。

就在兩個農民工聲情並茂的演繹下進行著。

原本還心懷不滿的領導們錯愕的聽著,聽著聽著突然眼角就留下了眼淚。

就連導演組和稽核組的人,都被這種來自底層的吶喊,給深深的感動了。

他們也不懂自己為何情不自禁,到底感動什麼。

只是覺得,不僅這兩個歌手樸素酣暢,不僅是他們格外堅強執著的精神面貌,更是一種來自人文情懷的,一種來自心裡的觸動。

農民工在城市裡飄著。

他們的奮鬥,他們的迷惘,似乎都在這首歌裡。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裡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在這春天裡

……”

歌曲的最後,餘音繞樑。

所有人的眼眶都紅了。

領導們有的悄悄抹眼淚。

有的互相對視一眼,搖了搖頭。

“謝謝,我們演唱完了。”

兩個兄弟,朝著眾人鞠躬九十度,鄭重其事。